管理文摘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管理之窗 > 管理文摘
企业文化漫谈之五——永远的西三线
发布时间:2012-04-11 作者:李 健 来源:办公室 分享到:
在几代路桥人的心底,都深藏着一个不舍的情结——“西三线”情结。西三线是陕西路桥的处女作,也是我省高等级公路的开山之作。项目始建于1987年2月,1989年12月竣工,实际造价1.47亿元,竣工里程34.46公里。西三线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优良的施工质量,荣获国家工程质量奖银质奖章,创造了重载大交通量下路面工程18年无大修的质量记录,成为陕西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的标杆。
西三线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西三线精神。西三线是我国首批利用世行贷款通过国际公开竞争性招标组织建设的高等级公路。项目从1984年开始编写招标文件,当时的要求是:起点高标准,工作高质量,创一流设计,编一流标书,修一流公路。施工期间,各参建单位广泛开展了“西三线在大干,我们怎么办?”以及“我为西三公路做贡献”的大讨论,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组织开展劳动竞赛,不断刷新施工记录,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热烈气氛。
西三线的成功还得益于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相互协作的工作态度。西三线施工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施工逐步适应,管理工作逐步提高的过程。由于缺乏高等级公路施工经验,大家对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和高标准的施工规范都不十分适应。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之间切磋学习,相互配合形成风气。施工单位更是自我加压,采取措施改进施工质量,大力开展质量观念教育和人员培训,密切配合监理,严格工程交验签认制度,对不合格产品坚决推倒重做。在西三线,路桥所属的多家施工单位被监理工程师誉为质量信得过的免检单位。
翻看西三线的施工记录,许多亲切而又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3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当年的翩翩少年如今大多已经步入人生的暮年,而曾经在他们身上绽放异彩的西三线精神,那种投身开创性工作的激情,是不是传承至今并得以发扬光大,值得我们深思。陕西路桥要成为一家有思想、有文化和负责任的现代企业,在这个动不动就发生诸如“楼倒倒”、“桥塌塌”这样的离奇质量个案的环境下,在质量问题上保持警醒和忧患意识,有百利而无一害。
质量管理需要主动性。我们现在提出的质量理念是:做好每道工序,创造最佳产品。这个理念真正要贯彻执行起来,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时刻保持主动性。拿优化设计来说,按照行业规范要求,在建设施工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施工承包人负有积极处理、及时反馈设计缺陷并配合完成设计优化的义务。我们在施工中是充分履行了这项义务,还是采取了视而不见、机械执行施工图纸的消极态度,这是一个衡量我们工作主动性的重要标尺。
质量管理需要责任心。我们一贯倡导和奉行的质量宗旨是内实外美,表里如一。但是,我们会不会因为赶工期,抢进度而忽视了对质量标准的要求。对于为突击工期而放弃质量底线的行为,我们要“零容忍”。我们常常讲,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把质量看作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是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还是时有发生,一方面表明了我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责任心的淡漠,表明我们还不能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对自身的定位发生了偏差,我们是一家具有数十年施工经验的品牌企业,不是私人包工队。
加强质量意识,树立优质品牌,需要把质量意识和我们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并且在生产实践中一以贯之。我们要用全情投入的积极行为赢得行业内外的认可、信赖与尊重,全力打造“陕西路桥,荣誉出品”的优质服务品牌和企业文化。只有这样,西三线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永远的西三线。而在质量管理之外,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管理、环保、技术创新、内部沟通,主动性与责任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质量文化和我们的西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