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苑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职工艺苑
路过惠州
发布时间:2012-04-25 作者:李 健 来源:办公室 分享到:
凌晨三点,带着疲倦踏上惠州的土地。
和其他地方一样,出站口挤满了拉客的出租车司机。我们走出老远,搭上一辆刚刚进站的出租赶往市区。第一个印象是马路很宽,路上经过东江大桥,著名的东江纵队就曾经战斗在东江流域的广大地方。
来之前查了有关惠州的资料。但是,实际到处也没有非常的特别。我们住在环城西二路的一间旅馆,院子毗邻惠州的名胜西湖景区。出了旅馆大门,沿街两边都是硕壮的细叶榕和木棉树。我是第一次看到木棉树,不禁想起舒婷的那首《致橡树》的诗歌“我愿是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街对过往前走一点有一个巷子,大概是叫做"湖西市场"吧,是有点类似西安建工路的农贸市场。大大小小的商铺和摊位沿街而立,最多见的商品是鱼干和梅菜。这里的梅菜很有名,是当地的特产。惠州梅菜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扣肉等菜肴,因此深受岭南、港澳、东南亚一带的人青睐。
中午沿着惠州西湖走了一圈,回到旅馆的时候脚底生疼。这里的西湖也有一道苏堤,沿苏堤往里走,建有一座塔,也是北宋苏东坡的纪念馆所在。惠州之所以闻名,很大一部分要得益于苏东坡。据记载,北宋时候,苏东坡被贬谪惠州寓惠三年,在惠期间,他先后写下了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序跋。其诗文歌咏惠州风物,使惠州名扬四海。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那首《惠州绝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辞)长作岭南人。” 以苏轼对于荔枝的钟爱,如果在今天,一定会被冠以美食达人的称誉了。 所谓“东坡到处有西湖”,正是是苏东坡成就了惠州西湖的盛名。
走在路边,脚下是散落的木棉花瓣;随手捡起一朵来,并没有怎么浓郁的香味,只是深深的瑰红色。在浓浓的树荫里,近观摇曳着的湖水,远看玉塔微澜,这,便是“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惠州了。
汕尾
汕尾的地名并不是与汕头相对应,只是当地人称呼地名为“某尾”或者“某某尾”的一种习惯而已。汕尾有一条滨海大道,隔着这条大路一边是连接南海公海的海湾,一边是当地人十分尊崇的妈祖娘娘的庙。
妈祖在滨海各地老百姓的心里,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人们虔诚地膜拜妈祖祈求平安和福分。寺庙里坐着挂牌服务的卦师,为远近而来的信众解签。甚至于有人传说,汕尾之所以这些年来很少被台风袭击,也是因为此地有妈祖娘娘镇守。
而在路的另一面,在海水里摇晃着渔家的船只。现在使用的渔船都是柴油动力,在海面上“狩猎”。我们在海滩上见到一位渔家大哥,想跟他攀谈几句,结果是我们说啥他听不懂,他说的啥我们也搞不明白,结果他就自顾自地去修他的船了。但是他有着亲和的笑容,那里面是一种质朴而又洒脱的气质。我注意到他的脖颈上挂着保佑平安的玉,这让我强烈意识到出海捕鱼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在这里看到白色的海鸟,煽动翅膀飞翔,但是遗憾的是,没人知道鸟的名字。
中午在当地朋友的引领下,我们来到距离妈祖庙不远海前街的排挡,品尝到了汕尾当地最地道的海鲜。印象比较深的有三道菜,一个是扇贝,一个野生海虾,还有一个是红目连鱼,都是不曾尝到过的滋味;因为产自深海,很鲜,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在排挡里我还看到了纷纷乱舞的海蛇,想想要吃掉这样的东西,真有些恐怖。在排挡的附近有一家海港酒店,是在汕尾看海的最佳地点。
汕尾市内的出租车比较少,而且一律不打表,只好乘坐机动三轮和摩的。摩的师傅把车子开的飞快,载着我们两个人从法院一直到四马路的工行,一路惊心动魄。办完事乘坐大巴离开汕尾,大巴司机也是一样全速前进,从深汕高速转到省道254公路上,像是要用力去追赶沿途那层峦叠嶂里越来越浓重的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