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苑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职工艺苑
追忆“乌奎”
发布时间:2012-10-10     作者:王尚志       来源:集团公司      分享到:

 2011年12月25日下午6点30分,伴随着波音747飞机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飞机风驰电挚般奔跑在咸阳机场笔直的跑道上,接着象离炫的利箭向着西北方向的苍穹中射去。数分钟后,飞机进入了在夕阳金黄色的余辉眏照下的云海上空,随后机舱内的灯光也慢慢地暗了下来,座位上大部分旅客随着悠扬的轻音乐声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渐渐进入了梦乡。是呀,飞机要飞整整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边陲重镇乌鲁木齐。
我也闭上了双目,但无论如何都进入不了梦乡,而且大脑越来越清醒,因为两个半小时后我将又要回到曾经在那里艰苦奋斗、刻苦工作过、随后又离开了整整十年而又时刻魂牵梦绕的那个地方——“乌奎”,去参加一个由交通部主持、新疆交通运输厅主办的关于“乌奎”的专题会议。是呀,“乌奎”所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事、在一起并肩战斗共过患难的那些人都历历在目。“乌奎”所经过的那些地方,是否美丽依旧?虽然我离开后已时隔整十年,但是如同我昨天才刚刚离开那里似的!脑海中储存了十五年的记忆和往事在眼前如电影般一帧帧、一幕幕慢慢地展现了出来……
 
 
关于“乌奎”
 
“乌奎”是一个缩减了的名称,但它又不是一个名称。
“乌奎”其全称应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项目”,人们习惯简称其为“乌奎”。当年参加过该项目的数万名建设者只要一提说“乌奎”的事,就知道是指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事。
“乌奎”又不是一个名称,因为在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项目的四年建设中,凝聚着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建设者太多太多的汗水、心血、奉献和智慧;凝聚着高速公路沿途所通过的州、县、乡、村的所有领导和群众的理解、同情和无私帮助;凝聚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全疆人民的期待、盼望、团结和支持。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更是一个思想、期盼、感情、团结、艺术、民族、建筑等的凝聚体,一个全国人民参与边疆现代化建设的里程碑。
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是“九五”期间交通部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G30)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65.5公里。它东起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拉泊,与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相连接,西至奎屯东,路线自乌鲁木齐向西,先后经过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石河子、沙湾、奎屯等四市三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乌奎高速公路是继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建设之后,新疆第二个利用世行贷款运用“菲迪克”条款合同管理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在当时也是全国一次性开工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项目。全线设十四个路基、路面综合标段。各标段其主线长都在二十公里左右。于1997年4月1日开工建设,2000年11月3日建成通车。总工期四年,建设工期28个月。
    十四年前的3月11日,我受命于集团公司以“副总工程师兼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项目经理”的身份,带领二十余位经理部管理人员和数百名陕西路桥人,“兵分三路”分乘飞机、火车、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离开西安踏上了去新疆之旅,踏上了“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的走西口之路。
    儿时记忆中的新疆是那么的遥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是边关,抑或是戈壁、荒漠的代名词。“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落魄西域的爱国将领林则徐到江南首富沈万三,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唐朝诗人王维的千古名篇《使至塞上》,都成为日后人们对新疆的第一印象,成为了新疆空旷、荒芜、“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景象的写照。儿时的记忆中还有: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篷
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
我愿流浪在草原
跟她去放羊
……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是呀,我也曾梦想着长大后一定要去那遥远的地方找这位“好姑娘”。
儿时的记忆太多太多。没有想到,我们这西域一去也是整整五年。
 
 “乌奎”所走过的那些地方
 
西安至新疆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走公路,多数路段路况也不好,距离约2800余公里,我们的车辆第一次进疆,路上走了整整五天。在西安至新疆之间,途中所经过的大多数餐馆都有浓浓的羊肉膻味,一日三餐所闻到的这膻味让我们这些喜欢吃羊肉泡馍、油泼辣子捞面的关中汉子屡屡却步,每到一路边饭馆吃饭时就硬着头皮问道“老板,羊肉膻不膻?”,“膻,保证膻,不膻不要钱!”老板诚实而且爽快的回答,让我们这些饥肠辘辘的走西口人哭笑不得。火车那时还没有提速,坐火车的同志也坐了整整三天三夜。
到了新疆后第一感觉并不是想象中的荒漠、戈壁,而是我们的祖国就是辽阔,就是美丽,而新疆更美!大漠戈壁,草原绿洲,在苍茫的新疆大地上,高山与盆地之间,绿和黄总是交替出现。强烈的色彩冲突造就了新疆无可取代的美丽。新疆像一位身世复杂、神秘莫测、围着面纱的姑娘,她每一眼秋波都深如海水,幻如梦境,让人魂牵梦绕、悸动难耐。然而这片绚烂瑰丽的土地,遥远而辽阔,崇山峻岭、戈壁沙漠,让人们的每一次踏访和探寻都不得不经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考验。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
这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碧野《天山景物记》中的开篇一句,作为收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它唤起了一代人对于天山的向往与追寻。
如今,沿着丝绸之路的足迹,乌奎高速公路也将从天山脚下走过,它将一路向西,栖身于天山的北麓,把连绵的山脉和莽莽的草原作为背景。踏过荒漠、走过草原、越过河流,它将把新疆的历史和美景串成一线,它两侧的民族风情将更加色彩斑斓……!春天,这里鲜花烂漫;夏天,这里满目青翠;秋天,这里苍凉壮美;冬天,这里白雪皑皑。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天行经这里,你都不会错过美的体验,美的享受。
虽然天山山系中众多的雪峰终年为冰雪所覆盖,但在3000米雪线以下,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托木尔峰和博格达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区,满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是新疆主要的木材产区。茂密的森林中和苍茫的草原上,贝母、紫草、天仙子、黄精、荆芥、益母草、大黄等药用植物随处可见,雪线附近的乱石堆中,被誉为“百草之王”的雪莲凌寒怒放,冰清玉洁、高贵优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水獭、雪豹、苍鹰、天山鹿、野骆驼、雪鸡……它们的存在为整个天山带去了勃勃的生机。天山地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畜牧业发达,并被誉为新疆著名的瓜果之乡。历史上从西域传来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过这里传入内地的。而又甜又香的阿克苏大米则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清代起就已经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了。
天山也是新疆的母亲山,它用自己生命的“雪水“,汇成上百条河流,滋养着天山南北的万物生灵,发源于天山中段的玛纳斯河便是其中的一条。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新道上的必经之河,是乌鲁木齐至伊犁西去路上所经的最大的一条河流,乌奎高速公路从其上直跨而过。“玛纳斯”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巡逻的人”,在生产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往往就能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防线。如今玛纳斯河两岸残存的边墙和烽火台便是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明证。
玛纳斯河是一条“金版玉底”的河,这里盛产黄金和碧玉。清末成书的《新疆图志》对玛纳斯河支流清水河的玉石有这样一段描述:“玛纳斯河源,水清产玉,故名清水河。五色黝碧,有文采,璞大者重数十余斤。”玛纳斯河出产的碧玉,足以和饮誉中外的和田羊脂白玉相媲美。
巍巍天山,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中亚、西亚联系的重要通道。持续了25个世纪、连接着东西方文明史的丝绸之路也是从这里经过的。曾经的丝绸之路上,商旅驼队穿过高大险峻的崇山险岭,越过广袤无垠的荒漠戈壁,历尽风霜雨雪的艰难,像文明使者一般沟通着古老的东方和西方。那时的行走注定是艰难的,不是被奔腾纵横的水流阻断,就是被暴风雪撕碎,不是饥渴难耐倒在路上,就是因恶劣天气而迷失方向……每一次赌上生命的行走换来的是文化的沟通,文明的融合。他们的风骨和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铸成了永恒。西汉时,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下嫁乌孙王均要翻越天山,思乡的泪水被风干成一粒粒闪着银光的盐。而公元629年,唐代高僧玄奘也经由此地前往印度取经,天山壮美的风景和险要的地势转化成为文字被生动地记录在其著作《大唐西域记》中。
天山是一种高度。天山是一种境界。天山是一种精神。天山是一种永恒。
巍然壮观、美丽多姿的天山,作为新疆最为重要的象征.横亘在我国的西北边疆,绵延几千里。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而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则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天山被新疆人奉为神山.许多美丽有趣的传说都和这座山息息相关。
在白雪皑皑的博格达峰的半山腰,有一片狭长曲折、清澈幽深的高山湖泊。湖泊周围的山坡上长有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则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碧波荡漾的湖面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它便是大名鼎鼎的“天池”,也是传说中西王母会聚众神仙举行蟠桃盛会的“瑶池”的所在地。据《穆天子传》记载,3000多年前,周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容貌绝美的“女神”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日:“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唐朝诗人李商隐作诗赞美这次“美人才子”的相会,诗云: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著名的武侠作家梁羽生笔下的《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乌奎”走过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东南缘,东邻哈密,西接石河子,南与吐鲁番毗邻,北与塔城、阿勒泰地区接壤,东北与蒙古国交界,是“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
昌吉历史悠久,古时被称为“庭州”。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昌吉州境内已有原始人类居住。公元前60年,西汉在昌吉的吉木萨尔县设西域都护府。公元800年,回鹘建立回鹘汗国,吉木萨尔县北庭为陪都,自此昌吉便成了回族聚居区之一。公元13世纪初,元朝在吉木萨尔县设行尚书省,统天山南北畏兀儿之地,昌吉遂成为新疆及邻近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昌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天池;有始建于汉代的西域历史名城北庭都护府遗址;有距今3000年历史的原始生殖崇拜崖画;有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发掘地、东方最大的古森林化石群及鸣沙山、原始胡杨林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乌奎”走过的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被誉为“戈壁明珠”,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石河子的历史,和军人紧密相连。她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来自五湖四海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在这里艰苦奋斗,创造出了“开放、开拓、进取”的军垦文化。
虽然地处沙漠边缘,但石河子并不荒凉。位于石河子南约80公里处的南山风景区山势险峻,幽谷纵横,千峰竞秀,树木参天。“天山千里雪,佳景在石河。”喷珠吐玉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原始松林、散布河畔各处的蒙古包、各种珍稀奇异的野生动植物……让南山成为了一处说不完道不尽的神话世界,令人向往。
“乌奎”走过的奎屯在蒙古语中意为“寒冷”。传说蒙古大军出征西夏时途经此地,士兵们感觉奇冷无比,于是高呼“奎屯”,从而得名。奎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曾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政权机构——西域都护府,古代新疆(西域),包括奎屯,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清代时,朝廷在新疆正式建立行省,奎屯成为军政驿站。
曾经的奎屯是个冷清荒僻的地方,民族英雄林则徐流放伊犁时曾行经此地 “闻水得薄,田非膏腴,村墟殊荒陋……”他在日记中如此形容。20世纪5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到奎屯垦荒,将奎屯打造成了水肥草美的绿洲。
在奎屯西南20公里外,有一处九曲跌宕的山间河谷——奎屯大峡谷,经过河水亿万年的奔腾和风雨的雕琢,峡谷两岸犹如神斧劈就,自然地貌奇特险峻,无比壮观。
新疆幅源辽阔,确实是内陆各省无法比拟的美!祖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新疆就占了160万(即六分之一)。新疆有保护极好的、辽阔的草原牧场,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丰富的地下矿藏,有令人陶醉的蓝天白云,有终年不化的天山积雪,有碧波荡漾象大海般浩瀚的内陆湖泊,有美丽富饶的天山北麓农垦区,还有壮阔到令人震撼的戈壁大漠。新疆还盛产着令全世界都闻名遐迩的一黑一白。
是呀,“乌奎”走过的地方,确实令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仙界太远太远,但新疆很近很近”。
 
 “乌奎” 的四年艰辛、四年不悔
 
还没有来得及感受这很近很近的仙界,而工程的艰巨和标价的太低太低却让我们感受了四年的困惑、四年的艰辛、四年的奋斗和四年的不悔。
第五合同段主线长20.5公里,互通及连接线长3.4公里,有长256米的呼图壁河大桥一座(10×25米、箱梁,折合单幅为512米,位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开工建设的新疆第一座永久式公路桥梁——呼图壁大桥的上游约500米处),长96米互通式立交桥一座(4×20米、空心板),小桥4座,汽车通道13座,涵洞73道,路基填方275万立方米,路基平均填土高度4.2米,两层结构60厘米厚水泥稳定沙砾路面底基层,三层结构总厚15厘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含排水、防护、通讯管道和封闭等工程。中标价14,783万元,有效造价13,027万元(含业主指定分包的防撞钢板安装工程2000余万元)。
到了新疆工地后,才发现该项目中标单价不仅是在交通部公路预算定额的基础上降低了29%,而且有些重要项目从根本上就把图纸和环境理解错了,因此总的报价低得离奇(当时陕西路桥投了该项目四个标段,全是第一标,后来集团公司征得业主同意,主动放弃了其中的三个标段)。
乌奎高速公路基本是沿着天山北麓农耕区由东往西走向,地形地貌各标段基本差不多,我们五标段因临近县城和火车站,相对桥涵较多,而且还有互通立交及匝道等配套工程,而我们标段每公里造价为635.5万元。八标段(长16.82公里,新疆路桥施工)其每公里造价为809.6万元,九标段(长17.48公里,山东路桥施工)其每公里造价为806.4万元,相对八标和九标段我们五标段每公里少了174.1万元, 20.5公里共少了3569.万元,占我们有效报价(13027万元)的27.4%,可见我们要完成五标段施工任务的艰难程度有多大了。
但真正的艰难程度还远不止于此。
明明图纸中设计工程量不大,但开工以后肯定要增加的项目也报价奇低。例如,五标段全部沿着天山北麓农田区通过,那么恢复原有农田灌溉和道路排水的设施一定是少不了的。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图纸设计工程量只有280米,我们报价每延米83.77元。真正施工成本每延米需145元(九合同段中标价是每延米207.8元)。当时明显亏损也只有1.71万元,该项工程造价为2.34万元,其影响整个标段14,783万元的程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忽略不计。
但是,后来由于道路两侧是农田,需要完善和恢复排水系统,业主硬是变更增加到了32公里之多,这样我们眼看着成本又将增加近200万元。按照83.77元每延米算出的变更造价又达不到合同约定可变更单价的百分比(单项增加达该项的20%以上时,对20%以上部分进行双方议价;或者单项增加达该合同总价的2%以上时,对2%以上部分进行双方议价。两种情况可任意取其中一种)。我们的排水沟如果是九合同段的每延米207.8元时,增加到这32公里时我们可以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净赚200万元,这样一反一正400万元没有了,多可惜呀。
路基275万立方米填方,需从两公里外征用农耕地取土(最深只准取3至4米),其运输、摊铺、整平、洒水、碾压、便道、填料的资源费(每立方0.8元)、税金(3.41%)等等,中标的综合报价是每立方10.58元(九合同段是每立方12.66元),而且水源一般都在十多公里以外。
路基中央深埋80厘米、宽50厘米的纵向“通讯四孔光缆沟槽项目”19.3公里(含四眼空心砖及包裹一圈的10厘米厚混凝土),施工成本每延米需60.5元,光埋入沟槽中的长60厘米的四眼空心砖,一块就需要15元,每延米需要25元。我们中标的综合报价是每延米10.83元(九合同段中标价是每延米83.71元),加上大小通讯人孔等,此“通讯四孔光缆沟槽项目”我们将要明显亏损200余万元。当时参与投标的人员,只要认真看一下图纸中的工程量和工作内容,也不至于犯这种幼稚的错误。
桥涵上的单价更是低得出奇。
考察现场是在冬天,大概是由于北疆冬天厚厚的大雪覆盖住了工程现场的地形地貌,导致我们的投标人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及错误的报价。当时只要负责任的去问一下当地的农民,雪底下是农田还是戈壁,也不至于犯排水沟和路基填方报价中如此大的报价错误。施工过程的四年中,集团公司多位主要领导曾经每年都对该项目进行过两次成本测算,得出的共同结论是,集团必须给该项目注入3000万元,才能有效地保质保量完成该工程,将我们的设备和施工人员安全撤回陕西,才能不使陕西路桥这块牌子砸在了新疆“乌奎”这条线上。
3000万元呀!我们陕西路桥企业从哪里能拿出这3000万元呀!那年月,我们陕西路桥集团一年完成的施工任务总额也不过三亿元左右。在施工过程中所有与陕西路桥有关的人、与“乌奎”有关的人都在为“乌奎”五标担心,都在为五标捏一把汗,都在为陕西路桥捏一把汗。
为了我们的企业,为了陕西路桥这块牌子,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好这个项目,经营好这个项目——这是当时陕西路桥所有人的共同心声。
自1997年3月15日我们进入施工现场后,根据工程内容,经理部立即着手组建了四个路基填方施工队、一个大桥施工队、四个中小桥涵施工队、一个路面工程施工队以及排水、防护、封闭等共计数十支施工队伍,全线开花展开施工。根据工期、工序、施工能力,我们充分利用新疆一年中有效的7个月施工时间,倒排总工期,细排施工年计划、月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分解经济指标,经理部从上到下,各施工队从内到外,既算为确保工期必须加大投入的大帐,也算咋样能在确保工期、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那怕是降低一分钱成本的小账。赔钱的项目占多数,但也得干,而且还要干好,其成本由经理部负责。保质保量,按期履约,是确保陕西路桥企业信誉的头等大事。施工高峰时路基上挖掘机就有近20余台,工程施工总计投入的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水稳摊铺机、沥青摊铺机、胶轮压路机等设备超过了百台,运输路基填料的大卡车也超过了百台。从第三年开始,给路面施工从110公里外运输面层用石料的、带拖挂的大卡车也有近百台。高峰施工期时施工人员有2000余人,场面确实热烈而壮观。
资金问题是贯穿工程施工过程的头等大事。自开工半年后,保证生产的资金明显感到不足。我们在业主所给的预付款的基础上,经理部采取每年想方设法从当地银行贷款300万元,年底再从工程款中首先给银行保证还清此笔贷款,每年如此,以确保平时民工工资的发放和工程材料的购进。
降低工程成本也是本项目的管控核心,必须首先从工程用的原材料抓起。工程用主料采购时采取先摸清当地社会行情,并且货比三家,然后再招标采购,并且证得各供货商的支持,先供货,后付款。
四年中,我们始终确保了工程材料的购进单价是当地最低的,现在说起来可能有人都不敢相信,连我们购进的沥青、水泥、钢材比生产厂家的出厂价都低,确实创造了奇迹。沥青是克拉玛依石化总厂每年以低于出厂价给新疆交通厅物资处特供产品,以确保新疆境内地方道路的工程用料,而我们是以此价拿到了该沥青,并且是先用料后付款;石河子市有一家给新疆八钢供废旧钢材的单位,钢厂每年要给其供一定的钢材作为其货款,而且供的钢材价格比钢厂对外挂牌价还低近5%左右,即每吨约70至120元,作为对石河子市这家公司的奖励,而我们与其合作的四年中均是享受钢厂给他们的这个价格;新疆屯河425号水泥我们拿到的是每吨330元,比340元的出厂价还低10元。
在中标的工程细目及对应单价上、在合同条款里我们细细找、细细查,看是否有对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有用的地方,寻找是否有能给我们带来创造好的经济效益的利润增长点,终于发现了一项——在桥面50号混凝土细目中,当时可能是将小数点点错了一位,将整个项目中的十几方50号桥面混凝土,每立方256元错打印成了2560元,其成本确实需要近400元。于是我们就查桥涵施工图纸,看有没有可能再增加“50号桥面混凝土”的工程内容。最终经多方查找和努力后,在该细目上增加了300多立方50号桥面混凝土,虽然数量不多,但却给我们带来了近70余万元的净收益。在现场,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结合地形地貌,在不降低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若从成本上能给我们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的工程内容就尽量增加,否则就尽量减少,或者变换变更工程名称(支付号)以便请业主重新定价,降低我们的工程施工成本。
减少各种支出也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记忆最深刻的是,业主根据全线路面工程分布及工程用料情况,为了确保质量和工程进度,投资安排了两处路面用石料加工场。并在“乌奎”项目招投标时就明确,全线路面工程用石料全部由业主组织运输到各标段沥青拌和站,运费按各施工单位投标时,在附录中标注的单价和各家实际使用的石料量扣除其运费由业主包干负责转交给运输公司。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业主将此项业务明确给了其下属企业——新疆的第一、第二运输公司,并在其原来运能的基础上又给装备了近百辆重型大卡车,以保证各家油路工程用石料。
有的标段看到业主组织运输,投标时就将运费报为吨公里0.15元。实际社会上当时的运价在吨公里0.20元左右,若是专程单趟无返程货源的运输,需要吨公里0.30元左右,而我们投标书中明确的是吨公里0.50元。我们的沥青拌和站距石料场110余公里,面层共16.5万吨路面面层石料,仅此运输费用一项,我们就要倒贴360余万元。如果能将此项路面石料运输工作,争取由我们自己来管理和完成(业主按每吨公里0.5元给我们支付运费),那不但不用倒贴360万元,我们还能再净挣360万元,一反一正无形中就能创造近72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经过我们多次、多方位向业主争取和努力后,业主也是看在我们的标价实在是太低的情况下,此项工作最终还是同意让我们自行来完成了。
高峰时有近百台大车为我们运输路面石料,其场面蔚为壮观。在路面工程施工高峰期,各标段都在为石料的有效保证而发愁时,我们却百分之百地保证了自己的工程进度用料,而且又降低了成本,这种情况在“乌奎”项目施工单位中我们是唯一的一家。
争取业主的各项奖励也是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有效措施。业主的奖励包括进度奖、质量奖、主要材料调差等。当时业主为了鼓励各施工单位确保质量,也为了弥补我们进场后沥青的涨价(进场初路面用沥青每吨1100元,两年后的路面施工期间为每吨1600元),明确指示交工验收时路面面层平整度均方差若达到0.8毫米以下时(交通部验收规范规定1.0毫米即为合格)奖励施工单位路面用沥青每吨400元。我们五标段路面共用沥青1.1万吨,这笔钱对我们太重要了,一定要争取。最终经过我们路面施工队的艰苦努力,交工验收的路面平整度均方差为0.796毫米,我们拿到了450余万元的质量奖励款。
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理部在97年3月进场时花了3.5万元购买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IBM586型电脑,一台四通复印机,对该设备四年中始终安排有专人管理、保养和使用。直到交工,没有换过第二台,中途只是大修理过两次,保证了整个项目大量资料的制作需求,四年施工过程中大量的竣工资料均是由这一台电脑完成的。经理部距离施工现场约20余公里,管理人员20余人,上班时几个人同乘一部车,四年中经理部长期保持的只有3部车,而且最好的小车是集团公司已经用了近十年的一辆红色普通桑塔纳。
外业和内业的工作质量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保证。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项目竣工资料由乌鲁木齐市档案馆负责验收和保存,那验收时的要求是十二分的严格,对印迹清晰度,页眉、页码、装订线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毫米不差,页面上的清洁度也有严格要求,不得有任何墨迹。我们的竣工资料整整装了五十铃客货车满满一车,验收一次通过,而且是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项目中,几十个施工单位中第一家验交,2000年11月3号全线通车,12月28号完成竣工资料全部成功移交,据我们了解,有的合同段多次验收都过不了关,到第二年6月底还有没成功交验竣工资料。
这时我又想起了很有趣的一件事,我们的互通立交处设计有8道涵洞,其中6道是为了保护克拉玛依石油公司三条直经在50厘米以上、输送原油和成品油的输油管道。但是自开工开始,一直被石油公司下属昌吉地区管道管理人员阻挡。我们向业主反映了无数次均无果。高管局和克拉玛依石油公司两家谁也不让谁,此事硬是被拖了近三年。记得那是第三年的9月份左右,我和我们的总工张志华、施工队长郭志才带上施工图纸,前往200多公里外的克拉玛依石化总公司,直接面找其领导商谈此事。
接待我们的是克拉玛依石化总公司的张副总经理和张总工程师、工程科长、养护科长、办公室主任等6人,座谈会一开始,张副总就劈头盖脸地一通牢骚,指责我们高速公路施工如何如何不对,误把我们当成了高管局的人了。当我们说明我们是施工单位的人,来意是想了解清克拉玛依石油公司对管道在保护上除了上跨涵洞外还有什么技术要求,我们负责一是向高管局反映、二是在施工中进行完善,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时,张副总经理态度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向,笑着说:“我们也没有别的用意,涵洞保护总体是可行的,只是对设计中固定管道有看法,因为管道在输油时,液体在高压动力下流动将造成管道体蠕动,若将管道固定死,将造成管道受损。因此固定件必须是柔性的。这样吧,固定件我们给你们提供,希望在涵洞施工中加以改进。”会议开了不到40分钟,拖了近三年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中午是张副总经理非常诚恳地请我们吃的饭,新疆人的好客让我们都是一醉方休。
随后克拉玛依石化总公司给我们免费拉来了近三吨的钢板和配件,涵洞的施工很顺利地完成了,业主也百分之百地认可了我们所上报的变更及费用。
对劳务队伍的施工单价进行严格管控,严格劳务队伍的工程结算,项目经理部由专人把关和专人审核的工程计量台帐及工程结算台帐,经济管控内部公开,充分发挥了集体管理效能。
所有工作人员外出办事尽量当天赶回(高管局在东边的乌鲁木齐市,而我们标段所属的中段管理处在西边的石河子市,两地同经理部相距都在80公里以外)。经常开完会后都晚上八点多了,赶回经理部就是晚上十点以后,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赶回经理部吃晚饭。确实需要第二天在此继续办事时,就找招待所住,因为招待所的房价比宾馆、饭店要便宜。四年施工期间,项目经理和经理部的所有人员,在乌鲁木齐市没有住过100元以上的标准间,虽然对此经理部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自觉地这样去做。
日常招待有关单位和有关外来业务人员,尽量安排在经理部的灶上吃饭,确实需要招待的人员很多时才放在外边。招待中没有喝过五粮液、没有上过茅台酒、没有尝过甲鱼、没有吃过海鲜,正如经理部一位副经理说 “在新疆五年,连一小碗鱼翅汤都没有喝过。”是呀,确实大家都没有喝过,我这个项目经理也没有喝过,就是我在招待高管局的最高领导时也没有喝过。直到离开新疆回到西安若干年后,才知道什么是鱼翅汤,咋样泡米饭吃。但是我们经理部的接待并没有因为没有上述规格而受任何影响,上述规格招待所产生的那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感情、友情。我们待客很随和,招待很诚恳。我们对每一位在经理部做客的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对其均像在自己家中那样无拘无束地进行招待。我们经理部有两位从陕西带去的、技术非常过硬的专职炊事员,他们的饭做得非常好,菜肴也做得非常好,特别最拿手的是做陕西拉面、陕西面皮。凡是经我们接待后离开我们经理部的,都非常怀念,甚至二次宁愿错过其他地方的招待,都要赶到我们五标段来。从业主、总监办到监理组,从地方政府到村组群众,从劳务承包队伍到各个供货商,我们都相处得很好。我们之间既是合同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我们重合同、讲信用。他们对我们五标段也确实非常的支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非常的感谢他们,非常的怀念他们!
经济指标是死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管理的理念是活的,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活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有无数条。只要你心中装着这个企业,一切为了这个企业,没有私心,胸无杂念,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再大的难关也能度过。
为了在该项目上确保质量、工期、降低成本,我们确实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而且在四年的施工过程中,经理部对外的所有经济往来、合同执行中没有发生一起经济纠纷事件。导致经理部涉足的唯一两起纠纷是因为经理部下属队伍管理不善造成的,最终也被经理部妥善地化解了,没有造成任何经济损失。
乌奎项目的最终决算造价为13,051.86万元(不包含业主指令分包的2000余万元防撞钢板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基本持平还略有盈余,在确保工程质量、按期交工验收、按时通车的前提下,集团没有给该项目注入资金,在不拖欠劳务队伍工资、不拖欠材料款及外租设备款的前提下,项目经理部施工人员和设备也全部平安撤回了陕西基地,并且最终从这个项目给集团公司带回了723.6万元的项目节余款,相当于上交集团公司5.54%的管理费(723.6万元/13051.86万元),也相当于为集团公司在该项目的经营上创造了近37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更可贵的是,为陕西路桥在新疆市场的社会各界留下了重合同、守信用和很高的履约信誉度评价。
该项目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管理结果,是因为在建设期的四年中,有公司和公司的各位领导自始至终都在我们身后,时时刻刻坚强地支持和领导着项目经理部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李养民、梁俊海、边海正几位老总,在建设的四年过程中,亲临现场调研、安排、组织,运筹帷幄,亲切看望和慰问参战的路桥员工。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在距通车只有70天的2000年8月23日,集团公司的一封电报原文:
“乌奎项目经理部:
8月20日获悉你部近况,总部认为,最后决战,领导有力,职工鏖战,成绩卓著,可庆可贺;后期收尾,统筹兼顾,不可轻视,迎接检查,事关重大;桥面重铺,即日动手。驻疆将士,赴命尽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寥寥85字,字字重逾千斤!
这既是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肯定,又是对下步工作的具体指示;既明确了工程所处的关键时刻,又是一篇发起最后冲刺的战斗总动员;也是夺取最后胜利的决战檄文!是呀,领导的关怀、期盼、鼓舞、希望和指示,都流露在这寥寥85个字的字里行间!
还有参与过经理部管理的的二十多位管理人员,参与过五标施工的、被新疆那特有的阳光嗮得又黑又红、不知脱过几层皮的数百名陕西路桥人、还有那来自各地的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千余名农民工。没有大家的无私奉献、齐心协力、团结战斗,这个项目不可能有这样令人满意的结果。
经理部管理人员中,特别令大家至今都难于忘怀的,是当年去新疆时已经48岁、曾经因病魔在死神门前徘徊过一次的项目副经理兼财务部长张岳文高级会计师;桥梁专家出身的总工程师张志华高级工程师;工作负责、热情度很高的项目副经理惠晓民高级工程师;主管对内对外结算、年轻有为的工程部长宋剑工程师;四年中,自始至终都负责试验、原始资料收集和竣工资料整理工作的实验室主任徐云工程师和王虎工程师:当然还有炊事员出身、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综合办公室主任陈学民高级技师。还有雷军奇、梁振辉、唐明涛、谷友生、祁欣、赵均理、令文计、边永强、候发财、刘存海、马玉旦、张耀辉、杨石泉、赵坎、荆泽、胡功德、王峰林、刘超武、郭子才、谭永泉、于小平、李克城、丁祖祖、唐强、祝永康……等等,这些曾在项目上艰苦工作过的副经理、施工队长们,那被戈壁上的太阳嗮得又黑又红的、熟悉的脸庞、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而仍然精力充沛且矫健的身影依然清晰如在眼前。是呀,没有这些北方汉子的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乌奎”五标达不到圆满履约这个目标。
我们五标的按期交工,也离不开特别关照和大力支持我们五标的原“乌奎”项目总指挥、高管局局长、新疆交通厅阿曼厅长,以及业主、监理和地方政府等的大力支持。更忘不了代表县政府为了确保我们施工不受任何影响、随叫随到的呼图壁县土地局李育君副局长;给我们垫资供应沥青而又不计报酬的巾帼英雄王国秀经理。谈到王国秀经理,我想起来我们初次见面时的、终生都难以忘怀的一段对话:
“我比你大,你得叫我大姐”,新疆人的明快和直爽让我真的很佩服。
“不,我比你大,你得叫我大哥”,陕西人的憨厚和执着也是出了名的。
“我是55年出生的”,
“我也是55年出生的”,
“我是正月的”,
“我也是正月的”,
“我是正月25日”,
“我也是正月25日”,
“不会吧?!”
我们双方都以为是玩笑的对话,接着双方在疑惑中都亮出了不可能作假的身份证。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身份证上记录的都是阴历生日。天下的事竟有这么的巧合,我们两人确实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而且我们还是同姓王。在那个还没有宽带网络的时代,在茫茫人海中这样的相遇其概率不知有多大?当时我的母亲如果还健在的话,一定会喜极而泣。因为我母亲为了想要一个女儿而连生了我们弟兄5个也没实现这个愿望。
还有给我们及时供应水泥而又处处替我们着想的女中豪杰吕建君业务经理。是呀,新疆的施工环境很好,新疆的天山很美、那拉提很美、坎儿井很美、喀纳斯很美、葡萄沟很美,新疆的自然风光确实很美。但是我们所交往过的新疆人——他们更美更美……
 
感受“乌奎”
 
2000年11月3日“乌奎”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为了完成该工程我们紧绷了四年的心弦松了下来,在随后的养护期间,我们陕西路桥人沿着新建的“乌奎”高速公路彻底感受了一番新的丝绸之路,感受了一番北疆的风土人情。
乌奎高速公路坐落于天山的北麓,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受自然气候和人类农业活动的影响,高速公路两侧的植被景观呈现出多种形态。莽莽苍苍、展缓起伏的山地草原,斑驳苍凉、空旷无垠的戈壁荒滩,阡陌纵横、广阔肥沃的农田交替分布,行进在高速公路上,一种景观刚刚飞驰而过,又一种景观匆匆闯进视野,人的心境也随着这黄与绿的视觉反差而变化起伏。
乌奎高速公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乌鲁木齐到奎屯的公路运输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这对于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国内外商品转口基地、建设乌鲁木齐国际商贸城、实施自治区“东连西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山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以北的北疆,自古以高山和草原著称,是骏马和羔羊的天堂。沿着乌奎高速公路一直往西,是连接奎屯和赛里木湖的、待建的奎赛高等级公路。走到这条公路的尽头,便离传说中“阳光普照的地方”——那拉提草原不远了。
繁花似锦、山青水秀、草肥水美的千里大草原——那拉提,作为北疆草原风光的代表,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旅客来此踏寻。那拉提草原地处南北疆的交通要道,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被人们誉为“空中草原”,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这里山泉密布、溪流纵横.有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地,有平缓的草原、深邃的峡谷;这里的雪域冰川屹立天外,叠嶂雄峰延绵不绝,茂密森林郁郁葱葱,珍禽异兽追逐嬉戏.几乎可以说浓缩了自然界秀美风光的所有精华。有人说那拉提草原可以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相媲美,只不过少了一分刚硬,多了一分柔情和妩媚。
那拉提的景色宜人,人更是淳朴美丽。珍珠般雪白的毡房撤落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生活在其中的哈萨克人是这片草原世世代代的主人。即便那拉提成了游人如潮的AAAA级风景区,他们也依然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习俗。这里的哈萨克人,家家户户都驯养着猎鹰,猎鹰不仅是他们狩猎的得力助手,更成为了他们的朋友。据说哈萨克猎人会在猎鹰发情的时期把它放回自然生息繁衍,但是繁衍完成猎鹰还会主动回到猎人身边。“左牵黄、右擎苍”,苍莽的草原上,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前呼后拥下,纵马奔腾、威风凛凛。
那拉提草原上的另一奇景便是少年骑手。哈萨克人的孩子长到4、5岁时.就要举行“阿夏麻衣明格孜”仪式,即为骑马的仪式。平日里这些孩子骑着马、赶着牛群去上学.闲时则为游人做骑术教练兼向导。辽阔的那拉提草原上.你随处可见少年骑手扬鞭跃马的英姿。这些极富表现欲且热情豪放的小骑手.会在你的相机里留下无数美妙的瞬间。
那拉提草原以北,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高悬于西天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中,它就是赛里木湖。赛里木湖古称“西方净海”,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而“赛里木”本身是哈萨克语,意思是“美好的祝愿”。由于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也有人诗意地把它称作“大西洋最后的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清澈碧蓝,冬天,这里瑞雪飞舞,银装素裹,略呈椭圆形的湖面镶在冰山雪原之中,宛若洁白松软的丝绵上搁置着一块碧绿的翡翠。“你宝石兰的湖水,一见便教人心神荡……,”就连著名诗人艾青也在这里留下了这样一往情深的诗句。到了春夏时节,这里水草丰美,牧草如茵、黄花遍地、牛羊如云。每年7月底、8月初,当地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牧民.都要在这里举行赛里木湖那达慕大会。届时草原百里方圆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相约而来,载歌载舞举行传统的体育比赛及集市贸易活动.浓浓的草原民族风情会瞬间把你包围、将你感染。
广袤无垠的北疆大地,并非所有地方都如那拉提草原和赛里木湖一样绿色葱茏、生机盎然。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准噶尔盆地的中央,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就坐落在那儿。它是西北风的杰作,是无形的风在大地上的显形。从克拉玛依大戈壁开始,狂风裹着黄沙前进,零星的小沙堆头朝东,孤兽一般拼命地在风中奔走,直至落在远处,堆成浩瀚无垠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总是变幻莫测的,一会儿是寸草不生、一望无际的沙海黄浪,一会儿是梭梭成林,红柳盛开的绿岛风光;一会儿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海市蜃楼,一会儿显现出千奇百怪的风蚀地貌造型;一会儿是风和日丽、黄羊漫游、苍鹰低旋的静谧画面.一会儿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惊险场景。这里的中午黄沙烫手.可以暖熟鸡蛋,这里的夜晚寒气逼人,仿佛进入了隆冬。
生命与死亡竞争,绿浪与黄沙交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奇异而神秘。沙漠之中,在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处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哈萨克人称其为“沙依坦克尔西”,意思是魔鬼城。这里平均海拔380米.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亿万年以前.由于风雨剥蚀,这里的地面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沟谷,高低错落的山丘,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形似古堡;有的耸人云霄,好似尖顶教堂;有的圆圆拱起,像一匹昂首跋涉的骆驼……起伏的山坡上,布满了血红、湛蓝、洁白、橙黄的各色石子,像是魔女的遗珠,让魔鬼城更加神秘莫测。
行走于大黄大绿之间,乌奎高速公路的景致独具特色,莽莽的草原、斑驳的荒漠,它在黄与绿的变幻中,将荒凉和苍莽两种美丽同时演绎。为了保护天山北麓独特的自然植被景观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乌奎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十分重视生态环保,力求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针对工程建设遗留下来的取土坑,乌奎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及时对其进行生态恢复,采用飞播或人工撒播的方式种植旱生灌草,采用深栽、袋栽或客土栽植的方式恢复旱生灌木。除此之外,在经过农田区的公路两侧,建设者种植起了人工林带,并在公路北侧修建人工渠道。茂密的人工林带不仅可以保护绿洲农田和公路路基,很大程度上还可以美化路域环境。而在自然放牧的荒漠草场,乌奎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开辟了一定数量的人工饲草基地,以利于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使荒漠草场植被实现可持续利用。
行驶在乌奎高速公路上,看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踱步,听牧民高亢的歌声、清脆的口哨声和羔羊奶声奶气的叫声,呼吸着清新的芳草香气,只觉得整个人的身心都投进大自然的怀抱,愉悦而享受……精美绝伦的清真寺,热闹拥挤的大巴扎,戴着头巾神秘而美丽的维族姑娘……如果你想真真切切地体味浓郁的民族风情,新疆一定是首选的地方,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像极了伊斯兰建筑上斑斓绚丽的彩色玻璃,总会有一种颜色在刹那间深深地触动你,让你从此魂牵梦绕、心醉神迷。
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同样地,不到新疆,也难以感受到中国民族的众多。作为地域特色最为浓厚的边疆民族地区,新疆大地上生活着53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被誉为“民族的橱窗”。其中,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和塔塔尔族是13个世居新疆的主要民族。除了民族众多,新疆同样是一个多种宗教盛行的地方,包括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道教等,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最多,历史也最为悠久。
由于新疆少数民族众多,因而民族团结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主题和追寻。一千多年前,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用赤诚之心、坦诚之爱浇灌了吐蕃那辽阔的土地,筑起民族团结的稳固长城。如今,还有更多的“文成”,用自己炽热的爱、真诚的心继续坚守着民族团结的信念。人说.世间有三种爱:牵绊一生的亲情、感人肺腑的友情、慑人心魄的爱情。这三种爱贯穿人的一生。然而,人与人之间.还有第四种爱.它绝不亚于前三种使人魂牵梦绕的爱——那就是扎根于心底的民族之爱,它更加无私、更加博大,它填补的不仅仅是人的一生,更是整个世界。
天山南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天山以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和天山以南农耕定居的“城郭诸国”创造了灿烂深厚的西域文明.汉代所说的西域36国指的便是他们。行走在乌奎高速公路上,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随处可见。掩映在民居之中的清真寺,矗立在荒漠之中的麻扎(穆斯林的坟墓),戴着头巾在田间劳作的少数民族妇女,收费站里高鼻梁、大眼睛、微笑甜美的维族姑娘……
体味新疆的少数民族风情,逛巴扎、吃民餐、过民族节日是三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巴札”一词起源于古波斯语,意为“集市”,但据老辈的维吾尔人讲,“巴扎”还有一个意思便是“杂乱”。在新疆,最著名的巴扎集中在喀什和乌鲁木齐,乌鲁木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扎,再没有其他地方会比这里聚集更多的人群:美丽端庄的维族女子,高挑英俊的乌孜别克汉子,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商人,白色长外衣罩着全身的巴基斯坦黑胡子商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说着不同方言的游客。高鼻梁的,宽颧骨的,小眯眼的,黄头发的……行走在涌动的人潮中,仿佛来到了民族和人种的博物馆。大巴扎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英吉沙小刀、喀什的巴旦木、吐鲁番的葡萄干、库车的杏包仁、和阗的艾德丽斯绸和地毯、疏附的乐器……几番讨价还价后,维族商人拉起你的手,重重地拍上一下,你便知道,成交了!
相比于新疆绚烂夺目的商品,新疆的饮食同样丰富多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你所有的味觉神经。维吾尔族浓香滑嫩的烤羊肉串,香甜可口的手抓饭,薄皮大馅的薄皮包子,皮酥肉嫩的烤包子以及气派名贵的烤全羊、烤全骆;哈萨克族鲜嫩喷香的手抓羊肉,香醇可口的奶茶和独特风味的熏马肠,清香、醇绵但同样可以让你醉上三天的马奶子酒;回族味香扑鼻的粉汤、酸辣可口的凉粉、油而不腻的油塔子,做工精细的羊杂、米肠子、面肺子……无一不令人食欲大增,回味无穷。吃过饭再来上一碗冰凉爽口的自制酸奶,吃些皮薄肉细、汁多味甜的水果,饭菜的油腻感顿时消去.只剩下全身的清新和舒爽。   
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十分重视自己的节日。其中“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最重大的节日.也是他们的年节。“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意思就是“节日”。而“古尔邦”还有“牺牲、献身”的意思.因而又称为“宰牲节”。伊斯兰教创立后,承认先知伊布拉欣为圣祖,并把伊斯兰教历,太阴年十二月十日定为“古尔邦节”。我国公历与伊斯兰教历每年有十一天的日差,故每年古尔邦节的公历日期并不固定。“古尔邦节” 前,穆斯林们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忙于宰牛羊,精制各种糕点。节日这天,穆斯林们便沐浴礼拜;各家宰羊、宰牛或宰驼、接待宾客、馈赠亲友。穆斯林们在清真寺里举行聚礼,听阿匐朗诵《古兰经》等教义。有的成群结队。到亲友家拜访,主人按照传统的礼节,摆出丰盛的筵席,大家同食羊肉、油炸糕点、瓜果等,亲密地畅谈。盛装的青年男女尽情在庭院中、广场上载歌载舞,到处是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
 
不是尾声
 
通车已经十年了,不知如今路况咋样,路基是否依然稳定,路面平整是否如初,桥梁是否安好?新疆的那些朋友,你们是否依然健康、平安、幸福?
突然,机身猛烈地摇晃了起来,机舱内的灯光也一下子全亮了,大家不由自主地都睁开了双眼。噢,原来飞机已经进入了乌鲁木齐市西山机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了。我也一下子从回忆中回了过来,是呀,我们到了乌鲁木齐市了,通过飞机眩窗,可以看到乌鲁木齐市那特有的、明亮的夜晚灯光了。
明天,就可以看到阔别了十年的那些领导、朋友和以优良工程所交工的“乌奎”工程了。未等飞机彻底停稳,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松开了安全带、提起了简单的行李,准备下飞机了。
 
 
完稿于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