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摘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管理之窗 > 管理文摘
增强法律意识 提升经营水平
发布时间:2014-07-07     作者:杨永春       来源:成本管理部      分享到:
近日看到两则有关法律问题的消息,颇有感触。
浙江省高院发布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解答中明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的,在绩效考核中居于末位等次,不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不符合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用人单位不能据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西安某电子公司员工起诉公司按照《内部业务协商协议》给付约定的分成比例款,区法院认为,因履行内部协议而发生的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上诉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该协议双方虽然存在隶属关系,但协议内容不涉及公司内部管理事项,而是员工与公司就经营方面的责任及风险承担的约定,系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围,遂裁定由一审法院立案受理。这样的法律规定和案例,在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何其熟悉?
任何置身于法治社会的个体或组织,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律意识,对于企业建章立制、参与竞争、防范风险、维护权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企业的设立到内部治理结构的建立,从宏观的决策执行体系到微观的财务会计体系,从“老三会”到“新三会”,从产权体制到经营机制的确立和变革,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和护航。在企业运行决策和市场竞争中,只有坚持依法运作、守法经营,我们的行为才能受到法律保护,我们受到的侵害也才能得到司法救济。《公司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等法律法规既是我们立足市场的指南针,也是护身符。随着全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已经被提上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增强每一位员工的法律意识,对于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近年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外部法律服务机构和内部法务人员的专业优势,健全法务管理体系,加强普法教育,积极应对解决了一些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民商事案件,维护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熟悉法律规则防范经营风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一线生产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劳务分包合同的合法有效性问题,参建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以及买卖、租赁、加工承揽合同关键条款、违约责任的约定是否准确有效等等。在不经意之间,法律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于我们而言,掌握基本法律常识,熟悉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总结法律诉讼方面的经验教训,学习交流,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守法经营,依法维权,企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的目标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