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程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工程动态 > 在建工程
龙永24标大坝隧道涌水处治方案评审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4-10-24     作者:胡伟 刘蕊       来源:第一工程公司      分享到:
10月20日上午,湖南省永龙高速公路公司、龙永项目总监办在长沙召开大坝隧道涌水处治方案评审会。会议就龙永24标大坝隧道涌水处治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以堵为主,限量引排”的治理方案。特邀评审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周丰峻院士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宋振骐、白山云、仇文革、李新平、严绍洋等。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基建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程处负责人,湖南省永龙高速公路公司罗卫华总经理、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向建军副院长、咨询单位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李术才院长、龙永项目总监办以及集团公司龙永24标负责人等参加评审会。龙永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唐小富主持评审会。
龙永高速24标大坝隧道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双向四车道长隧道,区域地势较高,山体厚实,汇水面积大。隧址区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强度高,历年平均降雨量1326.3至1468.4毫米,最大降雨量1992.7毫米。受构造影响,该区段岩溶裂隙及溶洞较发育,空间联系密切,含导水性强;强地表降水及地下水以岩溶裂隙及溶洞为通道渗入隧道内,成为隧道涌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针对这种地质特点,大坝隧道设计为进口端低,出口端高,隧道排水沿中心排水沟从进口端排出。2013年12月6日早7时许,当隧道进口右洞开挖过程中,拱顶右侧出现大面积坍塌。经排险后在隧道右洞拱顶及拱腰处发现两处地下溶洞,溶洞与掌子面前进方向呈45°夹角。一处溶洞在侧拱脚处形成水潭。2014年5月下旬,湘西州地区大量降雨,直接引发大坝隧道洞内施工段落再次发生大量涌水。5月24日上午10时,大坝隧道进口右洞局部再次发生涌水,最大涌水流量达到4.14立方米/秒,涌水延续时间4至5天,造成部分初喷损坏,隧道围岩局部调平层上浮。如不妥善解决隧道涌水危害,会出现二衬压裂、掉块坍塌、仰拱隆起等严重质量病害;如遇较大降雨易引发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给建成后隧道运营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强降雨后大量降水通过岩溶通道短时间内涌入隧道,更是极易导致灾害性突涌水与人员伤亡。由于受岩溶发育影响,治理区段内涌水具有类型多样化、空间分布分散化的特点,加之作业区内施工空间狭小,底板、侧壁及拱顶均存在涌水点,涌水治理施工组织及实施难度大,必须严格选择注浆工艺与材料,克服注浆过程控制精细化、注浆工艺复杂化、注浆材料性能要求高且种类多样化等技术难点。经过向西南交大、武汉理工、山东大学等专家请教,向湖南张花高速、通平高速、炎汝高速业主和施工单位取经,并对施工工艺、技术难度、经济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24标项目部初步确定大坝隧道涌水处治的方向,考虑采用山东大学提供的处治方案。
评审会上,与会同志听取了龙永24标大坝隧道施工涌水情况的报告,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和山东大学分别详细汇报了大坝隧道涌水情况分析及处治方案汇报。经过对大坝隧道涌水处治方案充分研究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设计单位和咨询单位提出的大坝隧道进口右洞处治方案,重点是F5、F6号溶洞及涌水段的处治方案可行。专家组还就龙永高速24标大坝隧道涌水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必须加强探测、监测,摸清情况,科学治理,避免造成大范围涌水及塌方灾害,避免形成安全隐患;二是鉴于隧道治理段埋深不大,水压有限,以现有技术和材料,工艺能够做到可靠封堵,建议采取“以堵为主,限量引排”的治理方案,以保证隧道长期运营安全;三是加强隧道涌水段地质勘察和探测工作,准确查明治理区段内实际出水点位置,溶洞、岩溶管道及岩溶裂隙的分布情况,并依据探测结果完成详细的治理设计工作,若有疏水通道,应采用旁侧连通的方式,并封堵裂隙,适当加强衬砌;四是针对不同类型涌水情况进行注浆设计,选择科学合理的注浆材料和工艺应适当加强治理区段初支和二衬设计强度。永龙公司罗卫华总经理强调,涌水治理方案制定及实施,必须确保隧道运营安全,杜绝遗留质量隐患,切实贯彻环保理念,保护好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罗卫华要求,大坝隧道设计、咨询、监理及施工单位要合力攻关,尽快确定具体施工方案,突破施工瓶颈,积极推动大坝隧道施工和龙永高速公路项目整体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