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十二五”陕西公路工作实现三“大”六“新”
发布时间:2016-03-01 作者:周迎春 来源:陕西交通报 分享到:
“十二五”以来,全省公路行业坚持“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的发展方针,秉承“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的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实现了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有力支撑和保障了我省区域经济社会新发展。五年来,公路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可以用实现三个“大”,达到六个“新”来总结。
公路建设实现大跨越。五年来,全省公路总里程从14.7万公里发展到17万公里,增加2.3万公里、增长16%。公路密度由“十一五”末的71.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82.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建成28个项目1700公里,通达全省97个县区,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大关。普通干线新改建约4000公里,建成50多个项目1900公里,解决了8个县通二级路问题,实现县县通二级路。干线公路路面铺装率达100%,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5%。农村公路新改建3.9万公里,总里程达15.5万公里,解决了2800余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全省93%的建制村实现通畅。有序开展“两个一万”工程,完成桥涵配套工程29692延米,通村公路完善工程15871公里,农村公路通行水平显著提高。
养管水平实现大提升。五年实施高速、普通干线大中修5800公里,改造干线危桥23201延米,实现当年新增和现有危桥100%改造。治理灾害路段1024公里,实施安保工程4498公里。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保持在91以上,普通干线优良路率达90.2%。2013年、2014年部路网监测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十。深入推行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提升养护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水平,建成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12个,研究完成的多个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全力打造108国道和212省道等养管示范路,建成示范路2946公里。深入巩固“两个纳入”,大力开展“管理养护年”活动,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9万延米,安保工程1.24万公里,创建养管示范县18个、示范路约9500公里,养管水平大幅提升。
路政治超实现大突破。出台《陕西省公路条例》,规范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公路两侧用地管理、路产调查和保护,加强涉路施工现场监管。创新“122”路警联巡,建立路警会商制度,执法效率明显提高。完成路政许可1.9万起,查处违法案件34万起,高速、普通干线和农村公路路政结案率分别超过91%、86%和81%。初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治超长效机制。在全国率先建成高速公路大件运输桥梁承载能力数据库,实施车辆通过桥梁安全评估制度。完善治超检测网络,建成普通干线和农村公路超限检测站92个,大件运输监控点7处,不停车检测系统2处,实现检测数据省市县三级联网,查处超限车辆51万辆,平均超限率稳控在1%以内。
安全生产取得新成效。全行业以夯实安全生产企业、行业、政府“三位一体”责任为核心,着力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常态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平安公路”、“平安工地”创建和养护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行为。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制度创新,研究制订《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有效提升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五年来,全行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再上新台阶。深入落实养建工程“六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目标策划和终身责任制。认真执行设计初审、外业验收、“双院制”审查、地勘成果专项验收及三阶段设计复核等设计管理制度,落实建设各方责任。积极推行“五化”管理,打造210国道川口至耀州、沿黄公路渭洛河大桥等一批“五化”管理示范工程。全面推广108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理念,出台国省道改造示范工程设计指导意见,建成安康至岚皋、耀州至旬邑、扶风至凤翔、渭南至汉村、沿黄公路大荔段等一批生态、环保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回头望”,紧抓薄弱环节整治、严格问责,养建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单点合格率93.72%,工程质量平稳可控。
路网运行达到新水平。全省路网运行监测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高速公路联网监控里程4199公里,覆盖率超过90%。普通干线已建成44个一类自动化交调站兼路网监测点。高速、普通干线公路共建成10个公路气象观测点。进一步规范应急抢险机制,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形成近2400人的专业抢险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101个。全行业成功应对陕南、延安特大洪涝灾害,包茂高速安沟隧道和210国道镇巴段、307国道子洲段山体滑塌等突发事件,及时确保了路网运行安全畅通。
服务品质达到新层次。制定完善《公路出行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冰雪雨雾预警信息通报协调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路况信息采集发布网络。在国省干线重要节点设立可变情报板22处,及时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建立完善路网运行分析报告机制,省局被交通运输部评为阻断信息报送先进审核单位,局值班室被评为“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示范窗口”。以“百佳服务区”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区文明服务水平。金丝峡、三原、蓝田东、武功等服务区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提升完善普通干线22个综合服务区和50个卫生服务区,整合沿线服务区、道班、检测站、收费站、加油站等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区管理水平,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行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完成养护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基于预算管理的公路财会制度体系。按照“养管分离”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养护机制改革,开展日常保养社会化、小修养护集约化、养护管理规范化改革试点。以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为纽带,初步建立了养管分离、合同管理、量化考核、计量支付的养护运行机制。有序推进高速公路路政体制改革,全面理顺路政管理体制机制,明确高速、干线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在省公路局统筹下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工作格局,开创了高干村协调发展的路政管理新局面。
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果。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积极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规范公车管理和检查调研,大力实施办公用房清理;着力精简公文,严格规范会议管理。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1个、文明示范窗口2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19个,市级文明单位(含标兵)46个。10个市公路局机关全部建成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建成厅级文明路25条1584公里,厅级文明治超站22个,二星级收费站127个,三星级收费站209个。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成廉政文化示范点113个。
公路建设实现大跨越。五年来,全省公路总里程从14.7万公里发展到17万公里,增加2.3万公里、增长16%。公路密度由“十一五”末的71.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82.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建成28个项目1700公里,通达全省97个县区,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大关。普通干线新改建约4000公里,建成50多个项目1900公里,解决了8个县通二级路问题,实现县县通二级路。干线公路路面铺装率达100%,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5%。农村公路新改建3.9万公里,总里程达15.5万公里,解决了2800余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全省93%的建制村实现通畅。有序开展“两个一万”工程,完成桥涵配套工程29692延米,通村公路完善工程15871公里,农村公路通行水平显著提高。
养管水平实现大提升。五年实施高速、普通干线大中修5800公里,改造干线危桥23201延米,实现当年新增和现有危桥100%改造。治理灾害路段1024公里,实施安保工程4498公里。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保持在91以上,普通干线优良路率达90.2%。2013年、2014年部路网监测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十。深入推行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提升养护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水平,建成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12个,研究完成的多个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全力打造108国道和212省道等养管示范路,建成示范路2946公里。深入巩固“两个纳入”,大力开展“管理养护年”活动,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9万延米,安保工程1.24万公里,创建养管示范县18个、示范路约9500公里,养管水平大幅提升。
路政治超实现大突破。出台《陕西省公路条例》,规范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公路两侧用地管理、路产调查和保护,加强涉路施工现场监管。创新“122”路警联巡,建立路警会商制度,执法效率明显提高。完成路政许可1.9万起,查处违法案件34万起,高速、普通干线和农村公路路政结案率分别超过91%、86%和81%。初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治超长效机制。在全国率先建成高速公路大件运输桥梁承载能力数据库,实施车辆通过桥梁安全评估制度。完善治超检测网络,建成普通干线和农村公路超限检测站92个,大件运输监控点7处,不停车检测系统2处,实现检测数据省市县三级联网,查处超限车辆51万辆,平均超限率稳控在1%以内。
安全生产取得新成效。全行业以夯实安全生产企业、行业、政府“三位一体”责任为核心,着力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常态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平安公路”、“平安工地”创建和养护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行为。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制度创新,研究制订《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有效提升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五年来,全行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再上新台阶。深入落实养建工程“六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目标策划和终身责任制。认真执行设计初审、外业验收、“双院制”审查、地勘成果专项验收及三阶段设计复核等设计管理制度,落实建设各方责任。积极推行“五化”管理,打造210国道川口至耀州、沿黄公路渭洛河大桥等一批“五化”管理示范工程。全面推广108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理念,出台国省道改造示范工程设计指导意见,建成安康至岚皋、耀州至旬邑、扶风至凤翔、渭南至汉村、沿黄公路大荔段等一批生态、环保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回头望”,紧抓薄弱环节整治、严格问责,养建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单点合格率93.72%,工程质量平稳可控。
路网运行达到新水平。全省路网运行监测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高速公路联网监控里程4199公里,覆盖率超过90%。普通干线已建成44个一类自动化交调站兼路网监测点。高速、普通干线公路共建成10个公路气象观测点。进一步规范应急抢险机制,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形成近2400人的专业抢险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101个。全行业成功应对陕南、延安特大洪涝灾害,包茂高速安沟隧道和210国道镇巴段、307国道子洲段山体滑塌等突发事件,及时确保了路网运行安全畅通。
服务品质达到新层次。制定完善《公路出行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冰雪雨雾预警信息通报协调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路况信息采集发布网络。在国省干线重要节点设立可变情报板22处,及时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建立完善路网运行分析报告机制,省局被交通运输部评为阻断信息报送先进审核单位,局值班室被评为“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示范窗口”。以“百佳服务区”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区文明服务水平。金丝峡、三原、蓝田东、武功等服务区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提升完善普通干线22个综合服务区和50个卫生服务区,整合沿线服务区、道班、检测站、收费站、加油站等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区管理水平,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行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完成养护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基于预算管理的公路财会制度体系。按照“养管分离”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养护机制改革,开展日常保养社会化、小修养护集约化、养护管理规范化改革试点。以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为纽带,初步建立了养管分离、合同管理、量化考核、计量支付的养护运行机制。有序推进高速公路路政体制改革,全面理顺路政管理体制机制,明确高速、干线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在省公路局统筹下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工作格局,开创了高干村协调发展的路政管理新局面。
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果。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积极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规范公车管理和检查调研,大力实施办公用房清理;着力精简公文,严格规范会议管理。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1个、文明示范窗口2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19个,市级文明单位(含标兵)46个。10个市公路局机关全部建成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建成厅级文明路25条1584公里,厅级文明治超站22个,二星级收费站127个,三星级收费站209个。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成廉政文化示范点1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