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苑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职工艺苑
高原红
发布时间:2016-04-29     作者:李 恒 邵鹏辉 侯宏兴 朱 梅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分享到:
                                  ——记青海省花石峡至久治公路项目的建设者们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弘扬“劳动最光荣”、“奉献最美丽”一线劳动者风采,笔者描写了青海省花石峡至久治公路项目陕西路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刻画普通职工的感人事迹,倡导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品德,激励路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十三五、建设新路桥”。
集团公司承建的青海省成都至香日德公路花石峡至久治(省界)段公路工程HD13标段,地处海拔4200米的高原地带,是全线地质最复杂、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标段之一。
 在神秘的阿尼玛卿山的怀抱中,有个年轻的团队,以山谷般的胸襟,接受着年保玉则给他们带来的高寒、缺氧、乡愁、孤独等身心洗礼,他们坚守高原,挑战极限,用青春和梦想铸就了一座不朽的高原丰碑。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请大家暂且停下匆忙的脚步,认真聆听一下这些平凡的路桥劳动者的心声……
那条愁人的“必经之路”
花久HD13标段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这里具有显著的高原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气候不分明,一年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
项目部驻地距离最近的城镇玛沁县有53公里,这是一条只有五、六米宽的砂石路。刚到这里时由于道路缺少维护,整条路几乎没有一处是平坦的,全是一个接一个的大小坑,车辆上路时时速最快只能达到十几公里,从项目部到县城单趟车程也要将近四个小时。后来经过沿线施工单位的维修路况有了改善,但去一趟县城来回路上还是要颠簸三个多小时,中途要翻一座大山和几座小山,遇上冰雪天,更增加了危险性,好多人对坐车去县城产生了恐惧感。但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因为一切生产材料和生活必需品都要去县城采购。有时由于县城的物资比较匮乏,品种少,还需要到四百多公里外的西宁市去采购。因此“路”成了大家的心病。
回家就像过年一样
    我是2013年7月份来到花久项目工地,当时正值盛夏酷暑,可这里早上起来还冷飕飕的,技术员上工地还穿着棉大衣。中午太阳出来晒到身上感到发烫,脸发烧。初到玛沁县,一下车我就感到浑身发软,头发闷,恶心想吐,一口饭都吃不下。来之前我就知道会有高原反应,但没想到会这么厉害。晚上一夜没睡着,后脑勺就像挨了闷棍一样,昏昏沉沉,有时头疼的我直撞床头。我心想呆不下去了,天一亮就回家,再也不来这鬼地方了……
天亮后,头痛的感觉减轻了,打开窗户,看着湛蓝湛蓝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听着远处传来的藏歌,我心情似乎好多了,把回家的念头也“忘”了。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一坚持就是三年。
    期间由于工作紧张,检查频繁,每年回家也就两趟,有时春节也在工地坚守。每次回家都有过年的感觉,心中充满了返乡的激动、见到亲人的期盼和渴望已久的爱人和孩子的笑脸。最让人难受的是短暂假期结束后要返回项目部的心情,各种滋味纠结着。尤其不忍心看的是爱人和孩子企盼我不要走的无奈的眼神,每次我都是强忍着眼泪木偶似的走进检票口,头也不敢回一下,我怕我眼泪流下来,我怕爱人和孩子哭出声来。我有时候想是不是太狠心了,但等我回过神来,我觉得我的工作在路桥,我工作二十多年的足迹在路桥,人生谁没有过离别,谁没有过思念,只不过我们路桥人的这种感受比别人多罢了。忍住泪水,忍住思念和牵挂,只能以此来安慰我自己了。                                 
高原也有如画的风景
来到果洛已经快八个月了。刚到这里的前十天伴随着胸闷、气短和头疼,每天都过得很艰难,感觉话都不能多说。慢慢的感觉适应之后还是会偶尔头疼,晚上失眠。天气晴好的工地风景还是很美丽,蓝天白云,还有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看着这些仿佛可以暂时忘却身体的不适。但是基本每天都会有几个小时在刮大风,尘土飞扬,逆风向前走的时候举步维艰。虽然果洛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天气长达七八个月,但这里也有风景如画的时候,到了夏天,漫山的青草连着天际,遍地的牦牛悠闲自得,偶尔有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
平凡的农民工
    来花久项目工作两年多了,在这高海拔、冬天零下20-30度的地方,拌合场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极度考验。严寒气温下拌合场拌料最大问题就是砂石料冻结成块,在这种情况下,拌合场工作人员就必须手拿铁锹站在配料机上敲碎冻块,否则砂石料冻块就会卡在料仓出口,致使拌料无法进行。一车混凝土拌好,工作人员衣服基本上被汗水浸透,手、脸冻得通红、疼痛。
我们拌合场聘用的农民工兄弟,他们吃苦耐劳,在困难面前从不畏缩,和我们一起在这雪域高原上并肩拼搏。90后的赵升升刚到拌合场时候,我觉得他年轻,吃不了苦,但是在后来的工作中,他的表现改变了我的看法。在每次清理搅拌机内的混凝土时,他第一个进到舱内,不怕脏不怕累,干完活出来时满脸的灰尘和汗水搅在一起,想想都难受,但他的脸上却一直挂着干完活后安心、踏实的笑。还有一个80后的小伙赵会生,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记得在一次二衬混凝土拌合时,当时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砂石料结块严重,他在料仓上用铁锹敲打冻块,当时他只穿了一件薄外套,但脸上的汗水却没有干过,手上磨出了血泡都不吭声,坚持把混合料办完。
平凡的工作岗位、平凡的人,每天干着极其平凡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路桥人挥洒着汗水,把不平凡的精神留在了雪域高原。
不怕吃苦、勇往直前
记得刚来果洛的第一天是在2014年8月,那时的西安正值酷暑,热的要命,而这里却是鹅毛大雪,每天的最低气温都在零度左右,我来高原工作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有三点感受:
一是冷,一年365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下雪,绿色的小草每年生存时间只有三个月,其余时间要不就是光秃秃的一片,要不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二是低压,平时做饭煮东西,没有高压锅所有的食物根本煮不熟。
三是严重缺氧,平时根本不能跑步锻炼,平缓的步伐慢慢行走也会使人有点气喘。晚上经常睡不着觉,一晚上醒来好几次。
就是这样的生活虽然单调,环境虽然艰苦,但是作为路桥人,我依然坚守岗位,以自己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苦涩,工作中的困难。
排除万难,力争隧道顺利贯通
项目部承接的雪山二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复杂性,导致施工难度大,人员流动频繁,施工进度比较缓慢。项目部领导和技术人员过程中多次开会研究,制定方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
由于高原缺氧(含氧量仅为平原的50%),气候寒冷,施工人员均会出现头疼、乏力、呼吸急促现象,项目部要求两个劳务队伍在原有作业人员的基础上,增加10人用作替换,以防止部分作业人员因身体不适而影响施工进度。缺氧也造成机械设备功效不能正常发挥,维修保养频繁,使用效率极为低下。为了不影响施工,劳务队伍在原有机械设备基础上增加部分备用设备,防止因机械故障影响工程进度。
雪山二号隧道围岩状况极不稳定,且洞内涌水量较大,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多人员、多设备、低效率、慢进度”的现象,无形中给施工带来了重重难度。
2015年初,隧道右洞施工至YK108+450处围岩极不稳定,出现严重滑塌,且拌有大股水涌出,项目及时制定方案,对滑塌处进行处理:
一是对掌子面进行渣土回填,施以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对上榀拱架处施以套拱,再采用大管棚注浆的方法加固围岩。
二是对涌水量较大处进行打眼埋设管道,将掌子面处涌水集中排出,以防止涌水对围岩冲刷浸泡,造成再次滑塌。
三是对拱顶塌方较严重、空腔较大处注入混凝土使上部密实,并加固围岩。
四是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法,并用双层钢筋网片、双锁角锚杆等方法进行加固,以确保施工的安全。
盛开在高原的爱情之花
人们常说“夫唱妇随”,表达夫妻二人的默契和恩爱。在我们这支“高原作战队”中,就有这么一对。这对小夫妻不但经受住了高原反应的考验,工作中他们相互支持鼓励,困境里他们风雨同舟,共克难关,为高原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也成为项目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惠军武、袁静这对小夫妻在高原已经呆了两年多了。2013年底,袁静为了使自己的爱人惠军武能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下安心工作,毅然辞去原来舒适安逸的工作,把两岁大的孩子交给父母照看,自己也来到高原干起了临时工。刚来高原和其他人一样,各种高原反应折磨着她,但她毫无怨言,没有退却,坚持对丈夫的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工地生活条件比较简陋,但她想法设法为丈夫改善生活,变着花样做各种饭菜,项目部不少人也沾了口福。
有一次惠军武的脚不小心烫伤了,当时正是月底工程计量时间,人手紧张,不能回内地治疗。这一段时间,惠军武的起居基本上都是袁静细心地照顾着,上班是她扶着丈夫走进办公室,下班又扶回宿舍,甚至还亲自给丈夫洗脚,这段时间她不但是妻子还是一个病人的“专护”。
由于常年不能回家,家中两岁的孩子经常闹着要“爸爸”“妈妈”,没有办法只能每天下班后或者晚上打开手机视频看看孩子可爱的笑脸,听听孩子牙牙学语的声音,逗逗孩子玩,享受一下这不同寻常的“天伦之乐”。
羡慕之余,我们也庆幸,每一位路桥人家里都有一位善良、贤惠,深爱着我们的妻子,是她们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和深爱,才使我们能够坚守岗位,默默地给世人们奉献着一条又一条的幸福大道。
雪域高原上的艰辛路
    初到花久13标项目部的时候,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胸闷头疼,稍一用力活动,就感觉到气喘吁吁,脚下踩的就像是一团棉花!这里是雪域高原,这里是“三江源”保护区,也是国家牧场文化遗产区。
这里骄阳似火,由于海拔较高,紫外线特强烈,阳光照在身上像针扎一样火辣辣疼;这里滴水成冰,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房屋上的水滴都成冰状,冷的瑟瑟发抖;这里狂风肆虐,伴着高原特有的寒气,狂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这里万物枯黄,由于温度较低,在漫长植被的休眠期,远远望去一片片山全都是枯黄的;这里蓝天广阔,由于这里是生态环境保护区,没有污染,没有雾霾,天格外蓝,云朵格外的白。
项目部的员工多数都来自平原,要克服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反应开展工作,困难可想而知。每位员工几乎放弃了正常休假,有的员工甚至一年没有回家。他们白天扑在现场,晚上整理内业,加班加点就成了家常便饭。工程建设期间,晚上想睡个囫囵觉都是个奢望。多数时候建设者们需要半夜爬起来,到现场巡视施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隧道含氧量太低,在里面待几分钟就感觉喘不过气,里面浑浊的空气中夹杂着灰尘和汽油的余烬,让人窒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干高潮。在这里干活非常费劲,平常一星期能干完的活在这里要两三个星期。特别是在干活的时候汗流浃背,在零下十多度气温下,稍微小憩就感到彻骨的冷,不一会汗水就在身上结冰,皮肤冻的生疼。
这就是雪域高原现在的真实写照:高原四月料峭寒,雪山环峙入云间;牧场犹冷青未发,冰峰似剑刺天残。
承诺与亏欠
    记得刚接到公司让上果洛工地的命令时,我的心还有丝丝的窃喜。那是2013年7月10号,我记得很清楚,同事们都说,这地方好,听说那里冬天冷的时间长,基本上都是一年能干半年活,休息半年呢!我想这下好了,这样就可以有时间回家陪孩子和父母了。
    带着这种期盼我来到了距家1500多公里的果洛花久13标,起先3天的失眠,整晚的睡不着、时不时的会流鼻血,早到的同事们说,这就是高原反应再扛几天,头晕几天就好了,就这样我扛过了3个月。妻子不放心我的身体,坚持也要到高原这个项目来。尽管我不忍心看着她来受苦,但是暗地里却盼望她来照顾我,陪伴我。正好我们试验检测管理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要是她来了也可以为试验检测工作减轻不少的工作压力;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工作,也可以为家里节省一部分开支、能给家里多点钱补贴家用……权衡之下还是同意她来了。在她来到工地后,高原反应特别厉害,晚上彻夜难眠、胃疼了3天,基本上就没有吃多少饭,头晕了几天慢慢的才有所好转。在这高原上干活基本上就不能出大力,在内地试验室预留混凝土试件时,一个人就可以推着手推车走,可是在这里我们三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一起推着车子,从拌合站到试验室也就50米的距离,在中途还要休息2次,就那样一个个都是气喘唏嘘,却没有一滴汗水渗出,因为这里寒风很冷。
    一晃半年了,看着天气一天天的变冷,我并没有等到因寒冷而放假的通知,等到的却是:由于工期很紧,公司决定这里不能放假要继续施工。哎,我的希望就这样宣告破灭了。
    终于盼到了春节放假,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很久没有见到父母和3岁的宝贝儿子,我真的好想他们。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我突然感慨城市真的很漂亮。快到家了,心情真的很激动,想立刻见见父母,问候他们一声,想马上抱起孩子亲一下。当我推开大门的时候,孩子就站在我的面前,他有些迟疑,没有立刻跑过来,直到奶奶叫他“果果,爸爸、妈妈回来了”,这时他才一下子跑进了妻子的怀里,很小的声音叫了声“妈妈”,我分明看到妻子的眼眶马上潮湿了,我的心情有些惆怅……
    在家里的这几天,孩子整天就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我们也快乐的陪他一起玩耍,一星期的时间我们又体会了家庭的温馨。但是快乐是短暂的,还有工作在等着我们,又要踏上远去的征途了。在临走前一天晚上,我问父亲,“你的腿什么时间可以做手术呀,都快两年了,时间长了不好”,爸爸也若无其事的说,“嘿嘿,没事,等你有时间了我再去做,现在也不要紧,还能走”。我能怎么办?我能说什么?我的内心是多么的酸楚!父亲的膝盖是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摔裂的。“虽然做了手术,但是术后的钢钎还在腿里面,没有取出来,现在基本生已经长好了,但是走路时还有些疼,因为钢钎在摩擦呢”,母亲这么说。我半天没有说话,最后我对母亲说,要不下次过年我提前回来几天,给父亲把手术做了吧。晚上我在床上躺着半天没有睡着……
     早晨起来,母亲早早的就已经做好了早饭,儿子也起得很早,前后都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开,走哪跟那,虽然我们没有敢跟他说我们要去上班、去很远的地方,长时间不能回来,可是他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临走的时候,他奶奶故意带着他去邻居家串门,我们就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在路边我们叫了辆三轮车,刚坐上车时,忽然看见儿子拽着奶奶的手跑了出来,这时就听见“哇”的一声,他哭了,哭着、跳着、叫着,“妈妈,妈妈……不要走”,他挣脱了奶奶的手就朝着车子跑了过来,一路还在喊着妈妈。这时我叫车子开走,我看着妻子的眼泪哗哗往下流,我拉着她的手说,别看了,他哭一会就好了,没事的。可是我的心分明在颤抖,我转过头,仰着脸,感觉有东西流进了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