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苑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职工艺苑
民法典漫谈
发布时间:2020-08-03 作者:范江维 来源:企业发展部 分享到:
随着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主义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民法被誉为法典王国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民法是私法,是调整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等平等主体之间人身、财产等关系的部门法,是和自然人关系最紧密,对自然人影响最大的一部专门法律。以世界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法,从民法发展的历程认识世界,看看民法、世界和中国在这一维度中各自的表现,有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民法、世界和中国。
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应属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约形成于公元前1776年,距今约3800年。当时中国应该处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当然《汉谟拉比法典》并非一部纯粹的民法典,甚至涉及到民法的内容不是很多。但这个时候能将民法相关内容纳入法典,公之于众,其先进程度令人称奇。
接下来比较著名的成文法典当属罗马共和国时期由古罗马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十二铜表法》,约形成于公元前450年。古罗马的这部成文法中也是多种部门法相互杂糅,并没有作专门区分。但是其中关于民法,古罗马称之为市民法,有了较多着墨,对个人财产和人身关系也有了一些相对较为先进的规定。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这个时期也出现了第一部可以称之为成文法典的,由战国时期魏国人李悝主持编撰的《法经》。当然中国的这部成文法与民法并无关系,都是一些刑法方面的规定。其实直到中华民国成立之前,中国境内的成文法基本都和民法关系不大。
再往后就是东罗马帝国时期,公元529年,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的《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虽然保留了奴隶法,承认奴隶制度,但其绝大多数条文都是在规定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可以把这部法典称为世界民法典的开篇。当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而再往后的一百年,中国出现了大唐盛世,并且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成文法经典著作《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永徽律》是中华法系的杰出代表,但其内容只涉及刑事法律,并未涉及到民法的相关内容。
再往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相对经典的民法成文法典。直到1804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部民法典在法国横空出世,《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下令制定该法典的当时法国最高统帅拿破仑曾这样说过:“我一生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所有记忆。但是有一件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1789年法国国内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为开端,这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革命持续了几十年,几起几落,政体也几经变化,法国民法典正是诞生在这个时间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坎坷,最终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法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国民法典》的出台则对革命成果的巩固起到了关键作用,民法典确立的平等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立下了功劳。《法国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在其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法国一直处在欧洲大陆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位置。这部法国民法典居功至伟。而1804年,中国正处于清朝嘉庆皇帝时期,嘉庆九年,康乾盛世的末期,帝国在不断走下坡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过1740年,乾隆五年,《大清律例》出台,这是中国封建王朝成文法的集大成者。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欧洲的法律制度在不断向民众倾斜,中国的法律制度却在不断加强封建统治阶级的集权,二者对比明显,其产生的结果在以后的世界格局发展中得以呈现。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是必然的。适应历史潮流,德国在1900年正式施行《德国民法典》,进一步促进德国发展,大大提高了德国的综合国力,以致德国能在其后的不到40年时间里接连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民法典》不像法国民法典那样,为了保护革命成果,匆匆出台。德国在法国民法典出台后的100时间里,以德意志人独有的严谨,在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逐步编纂而成。故《德国民法典》以其严谨、完备著称于世,以至于后期的日本、瑞典、中华民国等成文法国家纷纷效仿。
这时中国的封建王朝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即便这样,中国也还是没有一部专门的民法典。直到1907年,面对国内各地不断涌起的武装革命,清王朝统治者不得不决定效仿西方,制定一部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法典,以图苟延残喘。但直到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这部《大清民律草案》都没有正式出台。武昌起义于1911年10月爆发,《大清民律草案》于当年11月匆匆出台,试图挽救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不过已经为时已晚,这部还没有实行的有可能成为中国首部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便被迫夭折,胎死腹中,令人不甚唏嘘。
中国自1911年进入民国时期,直到1929年民国政府正式颁布《中华民国民法典》,终于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民法典。但随着我党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于1949年正式在中国大陆被废止,在大陆仅仅存活20年。但目前我国台湾地区依旧实行的是这部民法典。
1949年之后至今,中国大陆始终没有一部民法典,民法当中的各个重要篇章分别以单行法的形式存在浩如烟海的法律法规中,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也是几经波折。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难,重启民法典的编撰工作。在众多立法工作者辛勤付出下,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部民法典最终得以面世。随着《民法典》在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终于尘埃落定,中国大陆地区将结束没有民法典的现状,再次出现民法典。同时,随着2020年1月1日《民法典》的正式施行,之前的单行法如《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和《收养法》等多部重要法律也将随之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第一部民法典,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