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苑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职工艺苑
家乡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0-10-10     作者:刘俊龙       来源:第一工程公司      分享到:
麦黄季节,回老家白水县雷牙村小住了几日,这是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在这个季节呆的最长的一次,家乡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老家的窑洞是渭北塬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具有古老而深厚的文化气息,是住着4000多口人的大村,除了近几年年轻人修建的零星楼板平房外,几乎家家都住着砖拱窑洞,一排接一排,一家连一家,高耸的门楼显得那样静谧,大铁门院内的花卉姹紫嫣红,庄稼人住宅面积宽而大,有的还在院外种有辣椒、西红柿、茄子、豆角、葱、南瓜等蔬菜,搭设的菜架整整齐齐,藤攀棚架,红红绿绿,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脑海始终定格在80年代之前,寻觅着走出农村前那个时代的记忆,爷爷辈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创下的家业,如今残垣断壁,只剩下腰房了,儿时从门房到腰房再到后房,是藏猫猫快乐的天地,如今旧貌变新颜,找不到儿时的乐地了。原来的门前街道铺上了水泥路面,整洁而宁静,没有了翻花绳、跳皮筋、抓石子、跳房子、丢沙包、弹玻璃球、瞎子摸人、斗鸡、跳山羊、老鹰抓小鸡、东西南北、摔泥巴、打土仗等游戏……偌大的村子冷冷清清,几个年龄大点的妇女汇集在家门口玩纸牌“跑的快”,庄稼人钱短,一点点刺激寻点快乐,每张一毛钱,其乐融融。
庄稼人的红白喜事也是人员最多的汇集了。我们家辈分大,这个见面叫爷爷,那个见面叫叔叔,仔细询问,仔细端祥,从岁月的痕迹、苍桑的面容上抓捕当年的模样,离开村子37年了,追溯两代人还是那样的模糊,仅有的乡情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环境的变化,地域的差别慢慢淡化。
我受启蒙教育的雷牙村小学如今也废弃而闲置,村子建了新校址,我上学的小学是过去的庙宇改建而成,小学内的大教室是庙宇的主殿,在那里我度过了少年时代,除了星点的学习,就是参加生产队劳动,拾羊屎蛋交公,进沟打窑洞方便避雨,修梯田农业学大寨,到各村文艺演出搞宣传,儿时精力充沛,快乐无限。村子新建的妙觉寺藏有舍利子,也许是对原庙宇及雷牙村历史古庙会恢复的见证。
麦子黄了,麦子熟了,金色的麦浪起伏滚滚,“先黄先割”鸟一会飞到田头,一会飞到树枝,啼唱着,欢快着,提醒着庄稼人收麦子时间到了。这个季节是庄稼人最忙的季节,除了收麦忙,又赶上给苹果套袋,清早5点左右就出发下地了,辛苦程度不言而喻。现如今,收割机已替代了以前的镰刀,颗粒饱满的麦子已提前收回到家,空气中弥漫着麦熟的味儿。夏收是一场盛事,麦田里是热火潮天,抢时间,抢太阳,抢归仓,庄稼成就了人类,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无论何时何地何职何能,民以食为天才是我们的本色。
愿我的乡邻老小,村里的亲朋好友,生活滋润,年复一年一切静好,乡情长存,时常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