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纪实
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问:从陕西省省会西安到陕南重镇安康,哪一条路最近?
答:梦中的路。
这个回答真是聪慧而又隽永,更富于想象和诗意。
是啊,梦中的路是最神奇的路,它浓缩距离,穿越时空。梦中的路是放飞希望的跑道,梦中的路是通向理想的彩虹。
世世代代的人,都会有自己梦中的路,都真切地渴盼梦中的路能够变为现实。
请记住公元2007年的
这就是中国第一长隧——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
千 古 沉 梦
在古老而神奇的三秦大地,横亘着一座巍峨雄浑的中华名山。
它的主峰以
它横空出世,以高大的身躯挡住了从西伯利亚长驱直入的寒流和风雪,让南国大地春风绿染,春光永驻。
它一手牵着黄河,一手挽着长江,像母亲用两行长长的乳汁,哺育着中华南北大地,成为中国南北的分界岭。
“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一脚踩南北,一水流两域”。这就是秦岭 。
秦岭山雄峰秀,气象万千,像一轴浓墨重彩的丹青画卷。
秦岭人文荟萃,吸引着墨客骚人赋诗行吟,像一部千古流传不朽的诗篇。
然而,秦岭又像一个千古沉梦,一个天然屏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情地阻隔着陕西乃至全国南北交通的畅达和人员交流。
在穿越秦岭的千古蜀道上,李白曾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诗行。同样,在秦岭山腹的蓝关道上,韩愈曾吟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凄苦心境。
秦岭这千年屏障,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多少跋涉的艰辛,多少行路的悲叹,多少旅途的崎岖,多少乡思的哀怨...... “往事越千年"......
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人们终于让一条条公路和铁路穿越了秦岭。仅西安通向陕南安康的公路,就有经宁陕、石泉方向的西万公路和经柞水、镇安、旬阳方向的公路。在21世纪之初,又修通了西安至安康的铁路,极大地改善了陕西关中地区和陕南安康的交通条件,推动了安康的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
然而,秦岭大山却依旧是公路交通的“瓶颈”之所在。以往所有翻越秦岭的公路无不山高路险、坡陡弯急,一到严冬冰雪覆盖,行车非常危险,严重地影响了公路的畅通。
如果不打通秦岭这个公路交通的“咽喉”与“瓶颈”,陕西公路交通南北主骨架的中轴线,就显得那样的断续和无力,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网中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南北大通道,就会在这里受阻。陕南安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相对的滞后和延缓。陕西加快建设西部强省、建设和谐陕西的步伐,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绚 丽 梦 幻
5年后的2006年一天,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的前夕,我们又一次驱车来到了这条“梦中的路”。
进入隧道,就像沿着一条灯的长廊,一程程走进秦岭绚丽的梦幻。
头顶的穹隆和两侧的洞壁上,悬挂着明亮的照明灯盏。车窗前铺展开宽阔平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一直伸向神秘的大山腹地。隧道两侧边墙经过精心的二次衬砌,让人惊呼:这条隧道竟然也“进行内装修,贴上了瓷砖”。隧道内的标牌、标线齐全、醒目,令人耳目一新。低处的诱导灯以柔和的光线,闪烁着点点彩色的星光。风机不停地旋转,调节着隧道内的空气,高清晰探头一眼不眨地监控着隧道中的车流和灯影,最为神奇的是三个
一次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快速穿行,仿佛是一次神秘的寻梦。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总投资31.9亿元的浩大工程,是目前世界级的超长山岭公路隧道,设计为双洞四车道上下分行。行车速度为每小时
终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的青岔村,终点至商州市柞水县营盘镇。如果加上引线,全长整整
这条隧道,仿佛一把神奇的“缩地金尺”,把西安到柞水长达
这条隧道又像一条时空隧道,把西安至柞水3个多小时的颠簸和奔波,化作了不过40多分钟平稳快捷的车程。穿越隧道只需15分钟。
这条隧道是一个聚宝盆,不但节约了宝贵的能源,更节约了人们的无价之宝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
这条隧道是一个平安保护神,无论数九寒冬,大雪封山,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全天候地从这里穿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大山,都成为等闲之事。
这条隧道是一个环保生态路,完整地保护了秦岭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国家级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原生态的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功在千秋。
这条隧道又是一条幸福之路,一条开放之路,让陕南安康敞开门户,和“外面的世界”更加密切相连,经济社会腾飞发展。
这条隧道,真像一个绚丽的梦想,让走进它的人感到神奇和感动。
圆 梦 决 策
2006年12月初的一天,时值岁杪,陕西省交通厅机关格外繁忙。
刚刚上班,时任厅长曹森就在这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到很多有关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的高端信息。
“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设,离不开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当时李建国书记和原省长程安东都坚决支持修建大隧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果断决策,就没有今天这个世界级的大隧道工程。”在回答为什么一定要打特长公路隧道,而不是在山上修路或打隧道群问题时,曹森厅长特别强调了安全和环保问题,显示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领导人高度“以人为本”的情怀。
“秦岭腹地海拔高,翻越秦岭的公路在雪线以上,行路安全得不到保障。再说如不打长隧道,公路就要绕行,那将给秦岭生态带来巨大的破坏,秦岭号称亚洲生态植物园,要保护生态。秦岭像一条巨龙,大隧道,既保障安全,又缩短距离,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环保路,这是新思维。大隧道开辟了利用隧道保护生态环境的先河。”
当时在场的时任副厅长焦方群还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据匡算修建
胡保存副厅长在接受采访中,也同样从安全行驶、生态环保和减少投资、缩短工期等方面,谈了建设特长公路隧道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
当然,更多的是见诸于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已经多次强势宣传了建设这条公路隧道的重大意义: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国家规划建设高速公路网包头至茂名线公路关键性工程,也是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它的建成,将彻底改善陕南地区的交通现状,增强西安市的经济辐射力,极大地促进陕南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发挥陕西省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的区位优势,推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加快开发我国西部公路大通道,完善陕西省公路网布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将使秦岭天堑变通途,改善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对缩短西安到安康公路的里程、降低跨越秦岭高程,减少冬季冰雪对行车的影响,改善行车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公路运输效率效果显著。
采访中,时任厅长曹森也简明扼要地指出修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大隧道虽然围岩较好,但施工空间小,难度大,国家目前还没有特长公路隧道工程的消防、通讯、监控、救援和竖井通风等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建设这项工程,干的是前人没有干过的大事业,这是许多人一辈子都碰不到的历史机遇,也是巨大和全新的挑战。有幸建设这样一项工程,是我们这一代人无上的骄傲和光荣。
一次简短的采访,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喜出望外的我们,从这里为起点,沿着陕西交通人决战决胜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时间和空间的轨迹,开始了一次难忘的追梦之旅。
追 梦 之 旅
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有一个小小的山村叫青岔村,这里群山环抱,绿水长流,一条简易公路通向山下的石砭峪水库,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山民,谁也不会想到,当岁月进入20世纪90年代,这里会一下子变成一个车水马龙、机器轰鸣、施工队伍云集的大工地。
同样,秦岭南麓乾佑河畔的柞水县营盘镇,风景秀丽,水绿山青。尽管这个名称让人猜想这里曾经是古代驻军之地,然而那也只是古老的传说。当西康铁路建设的号角吹响,这里却真的成为了建设铁军的驻扎之地,成为秦岭隧道“梦开始的地方”。
从地图上可以量出青岔到营盘的直线距离,整整
世纪之交,西康铁路秦岭终南山隧道建成通车,为公路特长隧道的设计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经设计单位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和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勘察设计,反复检验、审核和有关专家多次论证,从9到
国家发改委、交通部、陕西省政府和省交通厅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大胆决策,最后采用了利用西康铁路Ⅱ隧道的开设试验段和平行导坑建设秦岭特长公路隧道,最大化地实现节约资金,确保进度质量的可行之举。由于采用了“借隧建隧”的最佳施工方案,增加工作面,长隧短打,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2002年3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东线正式动工。中铁一局五公司、五局一公司、十二局二公司、十八局集团公司的4支铁军以及20多家实力雄厚的机电、照明、通风、监控等施工企业和西安方舟监理咨询公司、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总公司等5家监理咨询公司,共同打响了建设秦岭终南山公路大隧道的大会战。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征战,
2005年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关键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陕西省交通厅根据省政府省长办公会议精神,经省编委批准组建成立了陕西省交通厅公路隧道建设管理中心,接管了原隧道建设单位陕西省投资公司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任务,全面负责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重任。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世纪之梦,在原隧道建设的基础上,由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省交通厅高度重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工程建设。时任厅长曹森多次深入工地,经过审慎、全面地思考,深思熟虑地对隧道建设管理中心提出了三项要求:
第一是质量要求。建设特长公路隧道这个机会抓住很不容易,多年遇不到一次。所以我们必须把它建成世界级工程,要达到世界级水平,在建设质量、管理、综合服务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性水平,要把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中国和世界隧道建设先进水平的标志性工程。要代表国家公路隧道的形象。要创国家级大奖,鲁班奖、詹天佑奖、质量金奖和银奖。
第二是进度要求,要求无条件地在2006年年底实现双洞竣工。
第三是安全要求,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本着向人民负责的精神抓紧落实,保证不发生一起事故,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厅里建立了厅领导联系制度。王明祥、胡保存、魏培斌副厅长和时任副厅长焦方群、李晓东,时任省交通工会主席姜志理等都非常关注这个工程,多次来工地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解决问题。
交通厅和新组建的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开会研讨,主要解决秦岭大隧道的竖井通风、消防、供电、照明、监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曾邀请了国内十多位专家,并委托香港北城公司、瑞士力特公司、挪威新泰福公司、交通部公路研究院等单位咨询研讨,就运营安全提供成套意见,制定方案并上报交通部审查批准。
就在接管隧道建设后的一个多月,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和时任省长袁纯清视察了位于秦岭终南山的三项重点工程。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沿线视察了西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乘车通过了正在建设中的终南山公路隧道,接着在营盘又视察了西安市的引乾(佑河)济石(砭峪水库)的调水工程项目。曹森在施工现场详细地汇报了西柞高速公路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设情况。隧道中心的乔怀玉主任回答了李建国书记关于隧道建设情况的询问。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全体隧道建设者的斗志,掀起了隧道建设新的高潮。
梦 圆 秦 岭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像一个梦,然而对肩负重任组建不久的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和交通厅公路隧道建设管理中心的领导和员工们来说,这个梦却没有一点诗意和浪漫,而充满了严峻和压力,充满了慧心和责任。
2006年4月刚刚成立的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就把终南山大隧道工程,当作首要工作来抓。集团派副总经理乔怀玉常驻隧道公司全权主抓隧道工程。时任董事长冯西宁、总经理杨育生等集团领导隔三岔五,就往工地上跑。2006年最后两个月,隧道工程进入最后冲刺和决战阶段,集团派出督导组进驻工地协调处理问题;派出突击队帮着清扫路面、擦洗洞壁,加快进度;抽调武警战士协助维持隧道秩序,保护施工材料设备安全。在通车前夕,省交通建设集团又动员组织集团总部机关80多名干部职工,齐聚大隧道工地,分片包干,与筑路工人一起,进行了3天的大清扫劳动。
从接受采访任务开始,我们就多次联系采访时任省交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公司的董事长乔怀玉,然而经常听说他在工地忙碌。有一次我们也索性撵到工地,不巧他却又赶回西安开会,只是在青岔的泥泞公路上和他在汽车上打了个照面。一直到我们完成对隧道各施工单位的采访之后,才终于有机会如愿以偿见到了乔总。
今年44岁的乔怀玉,毕业于长安大学桥梁隧道专业,之后又取得硕士学位。先后在交通厅质监站、西安北绕、南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部和咨询公司工作。2005年初,省交通厅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公路隧道建设管理中心筹备处,成为这一项世界级的工程项目的责任人。
人们常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乔怀玉并不是完全因了他的年龄和学历,更多是因为他在长期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才有了这次的脱颖而出。
在北绕城高速项目部时,他和他的同事曾建议降低高速路堤,节约成本,便利交通。在绕南高速修建时建议把原设计中的马腾空隧道改为桥梁,节约成本1.7个亿,并改善了运营效果,这项成果并获陕西省劳动竞赛职工技术创新奖。在机场高速公路修建时他建议采用排水性路面,被专家委员会通过采用,机场高速获科技进步奖。当然,以上这些技术性建议,都是在省交通厅领导的坚强支持下,才得到了采纳。然而尽管有着如此之多的骄人业绩,面对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他感到的仍然是如同山一样大的压力和责任。
乔怀玉告诉我们,从原建设单位接手工程之后,遵照交通厅领导的指示精神,他们首先明确工作思路,围绕着质量、进度、安全三个重点环节,组织攻关,打响了一个又一个战役。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对于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这样一项世界级工程,更是要无条件地确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共识,树立“创一流管理,确保项目优质”的目标,保证工程的质量。然而工程交接之初,由于铁路和公路隧道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公路交通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管理办法不够熟悉,不大适应,遗留下了较多的质量问题。
新的隧道公司到位之后,首先会同施工单位制定详细施工计划,集中施工机械和人员,一处一处地围歼隐患,快速彻底处理遗留质量问题,为加快施工进度创造了条件。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们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规定各参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目标机构、程序、措施、考核和奖惩,落实质量责任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质量档案和质量责任卡,并对所有参检人员进行质量责任教育,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严肃追究,使人人都负起责任,个个都肩挑重担。
他们还要求每个监理单位坚持一般工序巡回检查,重要工序跟班检查,并按照不少于20%的频率独立完成抽检检测。严格质量控制。对于发现质量问题必须报告建设单位并通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查找原因,认真整改;构成质量事故的要按照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报告处理。对质量明显存在问题,不报告,不整改,放任继续施工的,既要追究自检人员、施工单位责任,也要追究监理人员和监理单位责任。同时发挥监理中心实验室和政府监督的作用。层层设防,保证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他们坚决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比质量、比进度、比安全、比协作、比廉政、比文明施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激发所有参建单位和全体员工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严格考评,兑现奖惩,用经济杠杆撬动进度。在进入年终冲刺阶段,他们把原来实行的月考评,先后改为10天一考评和5天一考评,加快节奏,第一名奖励20万元,最末一名罚20万元。就这样,洞外寒风呼啸,洞内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有力地推动着工程进度不断攀升。
在工期最紧张的阶段,他们关键时刻指挥前移,深入一线, 管理中心30多个人驻扎柞水营盘镇的项目部,投入紧张的工作。公司全体人员吃住在现场,夜以继日,全力以赴。隧道公司人员直接到一线检查督促,一人盯一个点,分工负责,严格要求,加快进度。
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施工规模大、交叉作业面多、施工复杂、易发生安全问题的现实,他们加强领导,层层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章立制,先后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多项办法和规定,并分别与16家施工单位、4家监理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合同书》,层层落实责任。隧道公司还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在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坚持工地日常安全巡查巡视,分析安全形势,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使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同时,他们还未雨绸缪,提前对隧道建成后的安全运营进行研究筹划。我国现在最长的公路隧道是
隧道公司以科技为先导,成立了以孙均、王梦恕、郑颖人、钱七虎等4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组织数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开展专题工程科研,多次组织到国内外进行类似工程考察调研,与国外专业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咨询,集中对涉及安全运营中的种种难题进行科研攻关。为隧道建成后确保安全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隧道公司还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树立精品工程的文明窗口形象,建设文明工地,开展文明施工,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他们强调把廉政建设贯穿于隧道建设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廉政制度,落实廉政责任制。让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成为过得硬的“阳光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洁工程”。
铸 梦 铁 军
在对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采访中,我们曾多次到过正在紧张施工中的隧道工地。每当临近洞口,就闻到了隧道中那种混合着硝烟和尘灰、湿热而又呛鼻的特殊味道。进入洞口,脚下的泥泞、身旁昏黄的灯光,仿佛一下让人又回到上世纪70年代末宝天电气化铁路改建工程的隧道工地。
那时笔者曾在一个隧道工地深入生活半年之久。1980年的《陕西日报》上,曾发表过笔者题为《电气化铁路工地速写》的小诗。诗中写道:“山腹,电灯争着发黄的眼睛,/道坑,梁柱把身子站得笔挺。/石头板着苍老而又严峻的面孔,/发绿的咸泪流个不停/走,一步一片哗哗水声,/摸,一把一片透心的冰冷。/呼吸,一口气一股呛人的炸药味,/山体的巨大压力包围着每一个生命。/莫非这就是又一个草地,/四个现代化正在泥泞中前行。/一步一个艰险,一步一个恶战,/要不,为什么叫做新的长征?”
将近30年过去,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隧道施工的月进度从当年的“百米成洞”已经发展到月进度400多米(而且是大断面的公路隧道),但我们却深切地感到,隧道建设的艰苦环境和艰辛劳作却“涛声依旧”。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我们对那些洞外寒风呼啸,洞内却光着膀子,挥汗如雨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者们,由衷地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从一张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参建单位的统计表上,我们看到这项工程的参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竟然有近30个之多。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入到参建和监理单位,面对面地和隧道建设者倾心交谈,扑捉到许多鲜活的素材。尽管这只是万名建设者中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但就是从这极少的一部分中,我们已经感知到征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地建设铁军的风采。
之一 :在秦岭终南山隧道南口的营盘镇,驻扎着铁十二局和铁十八局建设队伍的营盘。这两个工程局的前身,都是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是名副其实的两支“铁军”。
2006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来到营盘镇乾佑河畔的铁十二局二公司的驻地,接待我们的是二公司秦岭指挥部的指挥长李静行。这位铁道兵出身的指挥长,仍保持着一种军人的气质,从谈吐中就能感到他作风严谨,果断干练。而悬挂在会议室中的锦旗则告诉我们,正是这支队伍,创造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月单口掘进
忠诚注入劳动,质量铸造尊严。在2006年8月份上半月劳动竞赛评比中他们夺得质量第一,下半月评比中包揽质量和综合两项第一,获得奖金60万元。他们还在陕西省公路重点工程建设第二次信誉评价中夺得第一,真可以说是战功累累,成绩优异。
在荣誉面前,李指挥长却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因为正在进行中的两个特殊灯光带和通风道工程,任务还相当艰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指挥部现在正趁势而上,上下齐心,全力以赴打好秦岭隧道这最后的一仗。
之二:铁十八局秦岭工程指挥部同样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掘进铁军,从1994年建设西康铁路隧道开始,他们在秦岭深处已经整整战斗了12年。参加了西康铁路秦岭隧道ⅠⅡ线,终南山公路隧道ⅠⅡ线和引乾济石输水隧洞全部工程的建设。指挥长徐启平向我们讲述起当年的艰苦拼搏,公路隧道断面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本来就大,特别是因为岩爆剧烈,他们不得不从公安部门采购了钢盔和防弹背心来装备施工队伍,让工人们穿上施工。如此的一支施工部队,可以说是世界罕见。整个就是一个拼命。他们在施工中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技术攻关,加强机械维修,提高运输速度。为了及时疏导交通,减少拥堵,加快掘进,他们还专门安排了隧道中的“交警”,从而在隧道掘进阶段多次创造纪录,荣获多种表彰奖励。
进入隧道通车的冲刺阶段,铁十八局指挥部成立了特别领导小组,做到人员上齐,空间占满,工期倒排,工程量以时保天、天保周、周保旬、旬保月,打好决胜的最后一仗,确保通车目标的如期实现。
之三: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北口青岔铁五局的经理部,我们见到了税明东项目经理。这是一位从总工升任指挥长的技术型的领导干部。说起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的困难之重、压力之大,他只风趣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情况,在4家施工企业中,有的已经换了4个项目经理,有的项目经理多次病倒,只有他还算“皮实”,一直撑着没“趴窝”。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本铁五局指挥部编印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论文集》,其中收入了近20篇论文,厚厚的一大本,于是话题就从这里说起。铁五局的建设者,把参加这条举世瞩目的隧道建设始终看成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并且决心在施工中创出自己的品牌。在隧道开挖阶段,他们狠抓质量管理,采用光面爆破,喷锚支护进行断面开挖,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攻关,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忙里偷闲,整理论文集,其中的一些篇目后来还发表在国家级的科技刊物上。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小组还被评为2003年度湖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技术创新再加上顽强拼搏,使他们提前完成第一合同段以及续建段
进入冲刺阶段的大会战后,集团公司领导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并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项目经理部,汇集1100多人组成“铁军”,投入大决战。由于人员多,住房少,他们不但工作实行两班倒,就连睡觉也要两个人轮流睡一张床。在施工中,他们进行技术攻关,把用于桥梁施工中的满堂架施工方法用于隧道衬砌,解决特殊灯光带的衬砌难题,大幅度地提高了衬砌速度。在第二、第三轮5日评比中连续获得综合评比第一,在现场管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之四:“树铁军雄风,创筑路辉煌”,张贴在指挥部会议室中的这幅醒目的大标语,表达着铁一局施工队伍的壮志雄心。指挥部的侯贵科书记和工程部马俊峰部长向我们介绍了正在紧张施工的隧道二次衬砌和通风竖井施工。正在谈话中,又接到电话,赶忙去处理运送水泥的车辆和水库公路管理部门发生的纠纷。其工作的繁忙和复杂让人可想而知。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支施工铁军在青岔村已经驻扎了整整12年,历经了铁路、公路、输水洞的全部建设过程。12年的5个隧道建设,已经换了几茬人。上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的都退休了,老知青出身的也退得差不多了。有的工人当年来时孩子刚出生,现在小学都要毕业。他们以工地为家,常年远离亲人,吃苦受累,但能轮得上参加这世界级的隧道建设,对每一个工程人都是一份荣耀。
之五:驻扎在秦岭高山的竖井工程建设者,生活和工作条件更为艰苦。我们在一号竖井所在的罗汉坪见到了铁21局终南山隧道一号竖井项目部的书记肖立忠和经理马志芳。这里位于东线公路隧道上方的200多米处,海拔高度已经上了1000多米,在这里,他们不但要钻出一个直径
之六:工程建设铁军在夜以继日的奋战,监理队伍同样在一线拼搏。在担任工程监理的西安方舟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监理部中,我们听说这里64岁的张喜才主任,因为长时间的劳累突发脑梗已经住进医院。副总监理胡元超带领着10多名监理人员在这里打拼。他们坚持天天进洞,巡视现场。“严格监理、热忱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在隧道开掘的关键时刻,他们坚持24小时“旁站”,有效地控制了质量,实现了准确贯通。进入二次衬砌,他们仍然盯在工地一线,每车混凝土都有记录、都有测量。紧张时连吃饭都送到现场。就是这位胡工程师,妻子生小孩时他休假在家,孩子尚未满月,因为赶工期,就又赶回了工地。中秋佳节的夜晚,他只能看着妻子寄来的孩子照片和月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亲人。
之七: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这样一个特殊的战场,有着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人物。在交通厅隧道建设管理中心采访时,我们就听说乔怀玉董事长女儿去年参加高考,可他忙于工作,不要说平时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就连高考的当天,他还去了工地。同伙说他一个月30天,就有20多天泡在工地,和大伙同吃同住同检查,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2005年9月,他在工地现场检查完工作之后,返回西安参加隧道特殊灯光带设计优化方案审定,在送走专家准备回家之际,超负荷的劳累使他昏倒,在医院输液时大家才知道,他是一直在带病工作。
像铁一局曾经参加过上世纪80年代初宝成铁路水灾大抢险,在灵官峡抢修工地光荣负伤的老工人,在这里仍然带着伤痛,兢兢业业地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献金;像铁十二局坚持靠前指挥,随时掌握一线施工动态,嗓子喊哑了都不下火线的工作组现场指挥、公司副总经理薛福友;数千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兄弟,舍家不顾妻儿子女,忘我地为大隧道而辛劳,在隧道工地,就有一个像铁十二局从 “农民工”成长为共产党员、青年技术能手、并被集团公司招录为正式工的指挥部中心实验室主任李雪松。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鉴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更多地舒展笔墨,去更加详尽地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奉献,他们的辛劳和他们的功业,已经永远镌刻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这座躺着的丰碑上,和秦岭同在,与岁月永存。
好 梦 成 真
世界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如果讲高度,秦岭和世界第一有很远的距离。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正是凭着终南山公路隧道,秦岭在2007年,稳稳地挂上了公路隧道“建设规模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隧道之最”这一块“金牌”和“银牌”。站在即将通车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前,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陕西的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水平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创造了数个耀眼的第一和闪光的亮点。
用科学技术支撑和保障隧道建设,是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最大亮点。2001年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西部交通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桥隧专家、原陕西省公路局局长袁雪戡任研究课题组组长。研究项目历时7年,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由陕西省公路局、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等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工程管理单位的110多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建立了多竖井通风、火灾模式下通风和隧道监控等3个世界水平的试验基地。在理论和实际技术等方面取得了20多项重大突破。通风技术、防灾救援技术和监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阶段性成果除已在大隧道设计中运用外,还被国内50多座公路隧道设计所采用。如此庞大的研究队伍、高额的经费支持和众多的科研成果来“攻打”一个公路隧道工程,这在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是亘古未有的。
第一次利用西康铁路Ⅱ隧道,分4段打横洞,实现长隧短打,据匡算节省投资3个多亿元,缩短工期2.5年;而陕西省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引乾济石输水隧洞”工程,又利用终南山公路隧道西线,采用同样的施工方法顺利完工。这种施工方式,开我国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水利隧洞建设,相互利用,节约投资,循环互动,和谐发展之先河。
世人关注的三竖井纵向分段式通风技术方案在国内外均无先例。三座通风竖井,最大井深
隧道的特殊灯光带设计通过不同的灯光和图案变化,将特长隧道分为几个短隧道,调节驾驶员情绪,其设计在亚洲和世界公路隧道首创。它的诱导灯设计帮助司机能够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并在火灾状态下指示人员安全快速地逃离现场,其设计在亚洲首创。
它的环保设计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秦岭国家级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对施工废水、废渣采取有效处理办法和防护措施,并给山区农民造地近300亩。降低了公路越岭高程,缩短公路里程,解决秦岭山区冬季冰雪对公路交通的影响,使西康公路成为全天候运输通道,提高了运输效率。
它的安全监控技术是一个涉及防灾救援、照明、监控、供配电、消防等多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现已完成全部专项课题论证,取得显著的成果,部分成果已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其综合研究成果和系统设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许多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5年建设期间实现“零死亡”;通车4年来,也实现安全运营“零死亡”记录。
因建设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陕西交通人是幸运的、自豪的。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成,是陕西和中国公路交通人的骄傲,是公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是参加公路大隧道建设的铁军和农民工汗水的浇铸。它的建成,为中国特长公路隧道的建设积累和提供了宝贵、新鲜和全面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和资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路特长隧道建设和发展。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已经为中国和世界的公路隧道建设和运营,树立起最新的品牌。
秦岭像一道历史画廊,今天我们掀开最壮美的画卷。
秦岭是一部交响乐章,今天我们听到最绚丽的华彩乐段。
秦岭像一首不朽诗篇,今天我们读到最精彩的“诗眼”。
秦岭像一个梦想——关于秦岭终南山公路特长隧道的梦想,今天我们好梦成真,无限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