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科技创新 > 科技活动
科技创新为陕西交通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1-10-1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沥青网      分享到:
    日前陕西省政府出台《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决定》,交通运输系统共有8个项目获得陕西省科技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政府各个行业部门中排名获奖数量位列第三。
  2009年是陕西省交通事业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交通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近年来,交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行业中心任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攻关,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我省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因为科技创新水平高,解决了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科技获奖项目等级数量创历史新高,2009年度总计有16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科技奖。其中,获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一年获奖16项,涵盖了国家、省、部最高奖项,获奖等级之高、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是多年以来陕西省交通科技业绩最为突出的一年,极大地提升了陕西省交通科技在全国交通系统和全省的地位和影响,为陕西省交通行业争得了声誉、扩大了影响、做出了贡献。
科技创新成绩突出
  据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李晓明博士介绍说,陕西省地处内陆,位于中国地理的中心,北有沙漠、黄土沟壑,生态脆弱区;关中是黄土平原区,陕南是山陵重丘自然生态保护区,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覆盖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纵跨南、北两大气候区,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多变,兼具了西北、西南、中原、华北和东北的公路自然条件,桥涵隧道数量多,路面类型齐全、使用条件苛刻,有着丰富的公路科研条件和对象,是天然的公路科研试验场。陕西公路科研实力雄厚、自然条件齐全、研究对象丰富,区位联系我国东西南北,是重要的公路枢纽和天然的公路试验场,具备了建设我国公路科研中心的条件。
  近年以来,陕西省强力推进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力度,公路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公路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与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相对应,依托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陕西省公路交通科技取得了同步发展。沙漠公路修筑关键技术、黄土路基修筑技术、陕南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利用弃渣修筑技术、秦岭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修筑技术、黄土隧道修筑技术、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修筑技术、沥青路面技术、长大隧道运营及安全保障管理技术等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路基边坡稳定防护技术、桥梁运营监控及安全保障技术、长大纵坡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公路环保技术等更趋完善。随着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维修任务日益加大。在桥梁加固维修技术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大修加铺技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等等方面,大量采用了新的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近年来陕西省公路交通科技的发展,与陕西省公路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地理条件紧密相关,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由于陕南和陕北特殊地理地质环境所决定,紧密结合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陕西省在沙漠、黄土、秦巴山区公路修筑关键技术和长大隧道修筑与运营管理方面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比重大。二是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上以应用为主,养护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较大。三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陕西省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服务发展任重道远
    根据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的介绍,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为了全面引领和支撑陕西省交通事业发展,依据陕西省和交通运输部交通工作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交通科技工作将本着“服务大局、面向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2010年度将重点开展
和支持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工程技术方面,继续支撑重点建设项目持续加快发展,解决工程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例如,长大隧道的快速掘进爆破技术,隧道不良地质围岩超前预报处置技术,大跨度黄土隧道防坍塌快速施工技术,有效降低造价的非标准地方材料的利用技术,长寿命路面和桥梁工程技术,橡胶沥青推广应用技术,精细化施工工法的编制和推广应用。继续加强公路养护技术研究,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公路养护成本。例如,完善路面再生技术和养护技术体系,在继续推广提高路面冷再生材料基层应用技术的同时,开展路面热再生面层应用技术和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开展桥梁和隧道结构的运营安全检测技术、加固技术和养护信息系统的研究,提高我省公路运营安全的监控预防和处置能力。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面,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发挥公路运输的“兜底”作用,重点解决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问题。一是硬件衔接,重点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和场站衔接,解决门到门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快速、安全、便捷的旅客换乘和货物运输集散;二是软件衔接,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交流平台和运输组织体系的协调,形成综合运输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综合运输应急体系。按照不同产业的运输经济特点,深入研究产业物流发展规律,以产业物流带动我省物流业的全面发展。探索研究不同类型城市公交和城际长途客运的需求和市场组织特点,不断完善我省城乡交通一体化和城市公交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策略,提高长途和公交场站的服务管理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及行业管理水平。
  绿色交通方面,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在基础设施方面开展路面再生技术、橡胶沥青技术、隧道通风照明节能技术、管理设施建筑节能技术、公路服务区排污处置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在驾培、公交和长途运输方面开展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研究,全
面提高公路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
  安全方面,确保交通行业的安全发展。通过研究隧道、长大纵坡、桥梁、农村公路等特殊路段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运输安全监控技术,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交通应急与保障技术,全面提高交通行业的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