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媒体报道
决战老堡山
发布时间:2011-09-09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分享到:
在出滇入川大通道建设中,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水麻项目部桥梁施工队,依靠精良的设备、精湛的技术,发扬敢为人先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关注点●
● 在多雨、潮湿、长年浓雾弥漫的环境下施工,来自关中的汉子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 严格管理,技术攻关,迅速改变桥梁施工进度滞后的局面
●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追求卓越,展示了勇创一流的钢铁团队精神

竣工后的河咀大桥,墩高70米


上图:团结干事的项目部班子。
2004年8月,轰鸣的机械声震醒了沉睡千年的老堡山,3年来,陕西路桥人凭着一股坚忍不拔、敢于奉献的精神,在云南北大门的老堡山下,向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发起挑战,在大山深谷中架起一座座宏伟壮观的桥梁,使千古闭塞之关隘变成了我省出滇入川的门户通道。
克服困难经受考验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先后在国内外修筑数十条精品公路,多项成果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交通部优质工程银奖,其中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和铜奖。该公司承建的水麻公路第8合同段地处我省北大门水富县境内老堡山脚下,位于地形复杂的“V”字型峡谷地带,地势险峻,随处可见悬崖陡壁,令人望而生畏。多雨、潮湿、浓雾使老堡山变得喜怒无常,增加了施工难度。据水富县气象资料显示,老堡山全年365天仅阴雨雪天就多达280多天。面对恶劣气候条件,项目经理杨伟盈号召员工“战雨天、斗雾天、抢白天”,由于常年在雨中施工,有的职工一个雨季就穿破了十几双雨靴,有人开玩笑:“头戴红钢盔、身穿绿大衣、脚蹬高统靴,一看就是筑路军。”
位于陡峭的老堡山半山坡上的水麻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有14公里盘山而上的便道,泥泞不堪,坑洼不平,时常塌方,时常因交通中断造成原材料数日难以进场,而进场主便道又位于小溪沟边,路线与施工进场主便道的平均高差在40米以上,运输材料的车辆在坎坷不平、泥泞横流道路上行进显得险象环生。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转战国内外,与路桥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项目经部理王琦也不由感叹:“再没有比这更难修的高速公路。”困难再大,也要按时、按质完成施工任务,为了使建筑材料运到施工现场,项目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动出击,提前一个月进场,采取专人和装载机二次倒运送砂石料,确保了工地的材料需求。
八标段承建的大桥,桥墩高68米,为水麻第一高墩。2005年6月初,由于原进场桥梁施工队伍的进度滞后,关键时刻,公司抽调了杨伟盈担任项目部副经理,专门负责桥梁突击队现场施工。临危受命的杨伟盈带领首批人员刚进场就逢雨季,连绵的阴雨造成河水不断上涨,7月2日夜半时分,暴涨的河水不断涌进26名职工集体居住在河边的宿舍,职工们不得不转移到门前的客货车厢内。黑夜中,波翻浪滚的洪水将客货车冲得不停地晃动,一分钟、二分钟……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大伙摸黑爬上山坡。洪水退后,项目部立即组织职工开展生产自救。就这样,这群关中汉子经受住了老堡山严酷施工环境的考验。
抢抓工期加压拼搏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施工队伍进场慢导致桥梁施工速度滞后,项目部经理王琦采取果断措施,加大资金、人力、机械的投入,制定了“精、严、细、快”为主旨的项目管理制度,不但分兵把关对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施工节点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严格监控,还组织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革新施工技术和操作方法,解决多项施工技术难题。32岁的杨伟盈负责桥梁施工,面对施工中的各种难题,他一项一项攻关,每天忙碌到深夜,被干部职工称为技术“掌门人”。为确保桥梁施工工期和质量,他确定以设备投入和技术攻关为重点,将生产计划按月逐旬下达,细化到工班,责任到人。王琦在参建员工会上提出:“打破常规,自我加压,倒排工期,全面开展劳动竞赛,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以争创一流的成绩,展示陕西路桥人形象”,最大限度调动参建者的积极性,迅速改变桥梁施工进度滞后的局面。
八标路线走向为“山腰线”,13座桥梁几乎全部位于半山坡,机械利用率极低,材料不能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项目部要求桥梁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能用骡子驮的骡子驮,不能用骡子驮的就肩扛人抬。就这样年老的带年轻的,职工带农民工,夜以继日“三班倒”,个个都成了“拼命三郎”。公路建设指挥部时刻牵挂恶劣环境下施工的职工,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看到那些成天在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施工段闪动着一群不知疲倦的身影,指挥长王萍感慨地说:“水富县一个天,太平乡一个天,陕西路桥人扎实的作风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展示了筑路人的形象”。
就这样,陕西路桥人用实际行动奏响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水麻筑路之歌。
追求卓越勇创一流
水麻路老堡山路段地形狭窄,项目沿线山高谷深,施工难度大,为解决这个难题,建设者们采用了利用螺旋曲线围绕老堡山盘旋展线的办法集中升坡。螺旋曲线由五个连续右偏卵形曲线组成,中间夹七段缓和曲线,全部桥、隧均位于右偏螺旋曲线上,整个合同段总转角近330度,形成一个巨大的“α”形。其中,老店子1号隧道转角就达155度,河咀大桥转角98度,如此大转角的螺旋曲线桥、隧设计,在全国均属于首创,在世界高速公路史上也极为罕见。
面对险象环生的地质结构、复杂艰难的施工环境和工期逼人的压力,项目部党支部提出了“建造精品高速公路、造就坚强领导班子,带出一流员工队伍”的目标。两年多来,桥梁施工队党支部全力推进班子思想、纪律、作风建设,把思想统一到团结干事上来,齐心协力搞建设。在工作部署上,把工程建设难点、重点作为着力点,与施工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奖罚,既发挥党务部门的作用,又依靠行政部门的力量,形成党政共管政治工作的合力;在倡导奉献精神的同时,真心实意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各种有效的载体,使政治工作更加贴近职工,不断增强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党支部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施工现场为阵地,以“党员身边无事故”、“创党员先锋岗、建红旗责任区” 为基础,以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展现新作为为主要目标,让党员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勇于探索、勤学技术、苦练本领、甘挑重担、勇当先锋,做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安全生产的带头人和文明施工的带头人。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真正体现了“关键岗位靠党员、关键工序有党员、关键时刻看党员”,工地上涌现出一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环境险恶挺得住,急难险重冲得上”的优秀党员,党组织呈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施工条件,全体共产党员迎难而上,以争创一流的精神,使工程进度节节上升。被指挥部评为2006年度“阶段目标优胜单位”。
在老堡山下,只要是最艰苦的地方,都能看到共产党员的身影,都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竞赛氛围。猎猎彩旗,彰显着建设者们的拼搏精神;隆隆马达,呐喊着建设者们的激情。他们把责任、承诺、汗水和奉献,洒在水麻线上,化成了工地上一道永恒的风景。
主管财务工作的党员干部,严格坚持财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给领导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方便农民工按时领取工资,3年来,每到发工资的时候,财务部党员们都亲自携款深入到每一个工班,把工资发放到每一位农民工手中。农民工们高兴地说:“我们常年在外打工,就怕拿不到工钱,没想到在八标项目部能直接把工资发放到我们手中,在八标打工我们一百个放心。”
3年炎夏寒冬,1000多个日日夜夜,陕西路桥人面对无数困难,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始终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陕西路桥人精神,在地处云南北大门的老堡山下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陕西路桥人用心血和汗水、毅力和智慧践行着建造精品工程的诺言。省交通厅质检站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技术员对八标桥梁检测合格同意转序后,一致交口称赞:“事实证明陕西路桥人是一支敢打必胜、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钢铁团队。”
老堡山,无疑是陕西路桥人在拼搏之路上奏响的最为高亢的音符,回首一步步艰辛,放眼一座座气势恢宏的大桥像彩虹般飞架在深山峡谷,站在70米高的河咀大桥上俯视彭湃的江水,岁月虽然带走了陕西路桥人滴滴艰辛的汗水,却没有带走他们奉献云南交通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