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苑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职工艺苑
坚守荣誉的高地
发布时间:2015-11-16 作者:文/图 张小强 李成博 程绥平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分享到:
——黄延高速公路改扩建22标施工纪实
9月15日这一天,延安的天空在几朵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朗,深居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工地旌旗猎猎。在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和隆隆的鞭炮声中,花马峁隧道左右线豁然贯通!就在那一刻,现场所有的参建人员得到了一丝释然,回想起过去施工的日日夜夜,建设者心河中流淌的有喜悦更有苦涩,有骄傲更有艰辛……
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扩能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G65在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其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形成关中连接陕北的独立快速通道,对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现关中、陕北经济的率先发展和实现跨越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全线长65.673公里,设24个路基标段,其中由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黄延高速公路改扩建22标项目担负着3.53公里的施工任务。标段起点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庙咀沟村,穿越花马峁,终点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田塔村。主要工程量有花马峁隧道左洞2421米,右洞2341.3米。路基土石方70.33万方,防排水3.52万方,滑坡体治理2处,抗滑桩118根(3639米),涵洞6道。花马峁隧道是全线最长的一条黄土隧道,也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标段内围岩以黄土和强风化破碎砂岩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周期长难度大,为本标段重点工程。
斗天斗地只为信守承诺
2013年12月20日,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二公司抽调朱邓文、冯科科、窦宝宏、王宏昌、成宏、程绥平等管理和技术骨干,组成了能打硬仗的项目经理部,全力以赴投入黄延LJ-22标的施工建设。荒凉沉寂的陕北高原,在结阵而来的路桥建设者勃勃英姿的映衬下竞放光彩。
冬季的陕北,寒气逼人,再加上征地拆迁工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项目临建工作迟迟未能动工,业主单位首次给项目亮出了“差评”。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项目部的员工对眼前的困难做出了这样的回应。项目经理朱邓文、副经理冯科科、总工窦宝宏等一班人,深感路桥的荣誉不能丢,陕西路桥的战斗精神不可屈。面对任务艰巨,他们找对策,下良药,既借鉴老黄延高速、延延高速公路、榆林至陕蒙界段孙家湾收费站北迁工程等项目冬季施工经验,又充分发挥副经理王宏昌所具有的丰富外协经验和誉为“最强征迁人”的作用,为施工征地工作保驾护航。随后,项目战斗团队在克服陕北地区夜间零下20几度的严寒以及0.8米深的冻土、征地拆迁等困难后,仅用了65天的时间,就按照业主“五化”标准要求,完成了施工便道、临建住房、生活设施建点等各项筹备工作,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项目驻地偏僻,资源组织困难,工程预付款迟迟未能到位、劳动力不足、道路交通不通畅,项目部面临着重重困难。项目领导强调不等靠、不抱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尽百之百的努力,做到问心无悔。先期到达的员工克服缺电、缺水、严寒、交通不便等恶劣环境,放下行李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以节奏快、作风实的风格首先得到业主赞许。
元月份是陕北的冬季,且下雪天气极为频繁,项目进场不久就遭遇连续8天的大雪,进场道路被堵,物资无法到位,现场无法施工,进度极其缓慢。项目全体员工积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路桥精神,力克万难,全面组织抢工期,最终实现了对业主1月29日开工的承诺。
大干快上士气愈战愈勇
作为主攻方向,花马峁隧道成为项目管理团队突击的重点。不妨看看工程量便知这是主战场:花马峁隧道左洞2421米,右洞2341.3米,隧道最大埋深187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曲线型分离式高速公路隧道、时速100公里/小时,主洞净宽14.5米,净高5米,紧急停车带最大断面净宽17米。洞门采用削竹式,洞身均采用复合式衬砌。混凝土达12.2万立方米,钢材2.2万吨。工程量大,时间紧迫!
2014年2月4日,大年初五,一场鹅毛大雪和肆意的西北风侵袭了陕北大地,让广褒的黄土裹上了厚厚的银装。风光虽好,却给黄延项目建设者们带来了严峻考验。部分机械油路开始冻结,出现集体“趴窝”,他们就用开水淋、用火烤,力保施工作业;搭防冻棚、风雨棚,生火炉,工人在极寒的深沟中仍坚持作业,钢筋正常制作,隧道顺利开挖……大干苦干拼命干,天寒地冻不停工。
回忆起那滴水成冰的日夜,一位战斗在冬季的员工说:“当时要带两层手套,手才不会被钢筋粘住。”然而这支战斗团队有的人手冻裂、脸冻肿,依然主动坚守工地,没有一个退缩。
终于,在2014年4月19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的那一刻,一阵清脆的鞭炮声花马峁如期响起,隧道首个洞口开始进入暗洞施工,打响了隧道开挖的第一炮。
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大家还没来得及回味冬季施工战果,管理处又擂响了春季施工战鼓,紧抓黄金施工季节,大干90天,全线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2014年7月至9月,“大干90天”期间,花马峁隧道掘进完成1020m,刷新了施工记录。在施工高峰期,22标项目投入10支施工队伍,施工人员880余名,机械486台(套),形成了“全员会战抢主体”的大干态势。随后又乘胜追击,再掀“大干60天”,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那段时间,工地每个工点都是满负荷工作,几百台设备在工地上不停运转。领导班子分片包抓,管理人员分工点负责,连续六个月天天深入工地,灌溉自己的“责任田”。隧道围岩以黄土、强风化砂泥岩为主,洞室埋深较浅,围岩破碎稳定性较差,地质条件复杂,局部富水、掉块,稳定性差,易坍塌,施工难度大,安全管理风险极高,施工过程中上台阶拱顶随时会出现坍塌危险。然而,隧道技术员牛水源等几个小伙,除了吃饭和睡觉,就坚持蹲守在隧道内,同施工人员共同探讨处理措施,多次因处置科学、及时,避免了坍塌和安全事故,确保了施工顺利开展。
陕北的春秋多风沙,员工们除了与时间赛跑外,还要与风沙做斗争。工作一天,每个人耳朵、头发、鞋子里全是沙,却浑然不觉,等下班走在路上觉得鞋重,员工们打趣地说:“我们每天都能赚到两鞋‘黄金’!”
黄延22标项目时刻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集团公司董事长鲁润江、总经理赵之胜、党委书记范建华、总工程师何建新,二公司董事长陈世军、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贾建虎等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给予指导与关怀,组织督导特长隧道施工的办法及方案优化,看望战斗在一线的全体员工。
上下齐心、同舟共济,使得一个个难题成功破解。2014年10月8日,在管理处7月至9月“大干90天”劳动竞赛考评中,黄延22标项目部在全线24家参建单位中位列第三;2014年11月4日,在管理处10月至11月“大干60天”劳动竞赛考评中,勇获第一名;年终又荣获黄延项目年度“优秀施工单位”称号。
为战斗的胜利保驾护航
黄延22标项目团队不仅能打硬仗,而且把“争创一流,建设精品工程”列为管控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目标,认真落实质量、安全措施。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陆续编制了《施工标准化实施细则》、《高边坡路堑专项技术方案》、《滑坡治理专项方案》、《隧道施工专项方案》,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在施工中积极按照业主的要求开展“六个一”竞赛和创建“示范工程”,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施工工艺,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在推动工程建设的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立项研究的《降低石质隧道开挖值》课题,获得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提高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课题,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
“追求卓越,奉献精品”是陕西路桥的企业宗旨。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着一套完善的自检体系,让问题不留死角。施工工序自检实行过“四关”制度,即本道工序完工后工班长、质检员自检,现场主管技术员自检,质检工程师检查,最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同时,项目部始终重视施工原材料进场质量控制,坚持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从采购开始,严把质量关。施工原材料必须由试验室取样检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从源头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两年的建设期间,花马峁隧道在围岩破碎稳定性较差,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性差的环境下保持了无安全、质量事故的记录。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12人,切实做好过程检查、监督和管理控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组织安全技术交底15次,累计交底757人次,安全教育培训15次,组织应急预案演练6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开工至今累计投入600万元,购置各类安全防护设施800多套(件)。
在两年多时间里,管理处开展了多次综合检查评比活动,黄延22标四次名列第一。省交通厅、省质监站和交建集团领导在检查本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文明施工时,对黄延22标的项目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乘胜追击吹响胜利的冲锋号
时针飞快地转到了今年三月,工期已过大半。管理处随即下达了花马峁隧道9月30日贯通的任务。黄延22标的战斗勇士们又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冲刺胜利高地。
经历屡次大战的陕西路桥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调集一切人力、物资、机械,优化工序,倒排工期,进入了24小时施工作业状态,人停机不停,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17个月的艰苦鏖战,全线控制性工程、最长隧道——花马峁隧道左右洞于今年9月15日全部实现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了15天,标志着黄延高速公路改扩建22标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为全线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交通厅、交通建设集团领导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金秋送爽,红枫似火的宝塔山下,陕西路桥人正快马加鞭,挥汗如雨,奋力向十一月底黄延22标项目顺利交工的目标发起了总攻……